ZBLOG

白酒偏黄

一、白酒偏黄的主要原因

1. 原料与酿造工艺

  • 粮食色素:玉米中的叶黄素、高粱皮中的原花青素等天然色素在蒸馏过程中可能溶入酒体,导致微黄色
  • 高温发酵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发酵过程中,曲和料醅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生成焦黄色物质(如联酮类化合物),这是酱酒普遍偏黄的核心原因。
  • 微生物代谢:发酵过程中生成的酯类、醛类等微量成分在长时间储存中进一步反应,形成黄色物质。
  • 2. 贮存条件与容器

    白酒偏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陶坛贮存:陶坛的透气性促进酒体缓慢氧化,金属离子(如铁)溶出,形成土黄色。
  • 酒海贮存:传统酒海(动物血料涂层的容器)中的蜜蜡、菜籽油氧化后溶入酒体,呈现蜡黄色,但随时间推移颜色可能变淡。
  • 橡木桶贮存:橡木中的单宁和木质素释放,赋予酒体琥珀色或金黄色,颜色较深且稳定。
  • 贮存时间:长期储存中,酒体发生氧化、缩合等反应,联酮类化合物积累,加深黄色(尤其是酱香型白酒)。
  • 3. 人为干预

  • 添加焦糖色等色素:部分商家为模仿老酒外观,违规添加焦糖色或其他色素,使酒体呈现不自然的黄色。
  • 操作不当:如生产过程中铁质容器污染导致酒体发黄。
  • 二、不同香型白酒的变黄特点

    1. 酱香型:因高温大曲和复杂工艺,变黄最显著且随年份加深。

    2. 浓香型与兼香型:可能出现微黄,但程度较轻。

    白酒偏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清香型与米香型:通常无色透明,若变黄可能为异常(如原料污染或储存问题)。

    三、对“老酒越黄越好”的误区与选购建议

    1. 误区澄清

  • 并非所有老酒都会变黄,例如瓶装老酒(如80年代五粮液)可能仍无色。
  • 颜色与酒质无直接关联,部分低质酒通过人为添加模仿老酒外观。
  • 2. 鉴别要点

    白酒偏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自然色泽:正常老酒黄色均匀柔和,若颜色过深(如茶褐色)或荧光黄需警惕。
  • 口感与香气:优质老酒应醇厚协调,无刺鼻化学味。
  • 包装与来源:注意酒瓶、标签的年代特征,优先选择正规渠道和大厂产品。
  • 3. 储存建议

  • 避光、恒温(12-25℃)、适度湿度(60%-70%)保存,避免金属容器接触。
  • 酱香型适合长期储存,清香型建议尽快饮用。
  • 四、特殊案例与争议

  • 酒海酒颜色变化:新出酒海时黄色明显,随时间逐渐变淡至稳定,具体机理尚待研究。
  • 橡木桶酒:部分酒厂为迎合市场,可能添加焦糖色模仿橡木桶陈酿效果。
  • 综上,白酒偏黄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需结合具体工艺、贮存条件和品牌背景综合判断,避免单一以颜色论品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