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异杂味有关的参考文献

以下是与白酒异杂味相关的参考文献整理,结合了不同研究中对异味物质、成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并标注了来源网页:

一、综合研究综述

1. 杜海 (2009)

白酒异杂味有关的参考文献-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次通过气相色谱-嗅闻法(GC-O)结合GC-MS技术,在白酒中检测出土霉味物质TDMTD,开创了白酒异嗅味物质研究的先河。

2. 范文来等

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白酒中79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阈值,发现二甲基二硫、三硫等关键异嗅味物质,为异味阈值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白酒异杂味有关的参考文献-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倪兴婷等

通过香气添加试验确认芴、丁酸、异丁酸、戊酸、庚酸、吲哚等化合物与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直接相关。

二、特定异杂味类型及机制研究

1. 苦味

白酒异杂味有关的参考文献-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吴文睿等 (2012)
  • 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的苦味与丁酸、己酸等有机酸及4-甲基苯酚的相互作用有关。

  • 杨会 (2015)
  • 通过口感重组实验,提出乳酸是影响酸味和涩味的关键物质,过量会导致口感失衡。

  • 董蔚等
  • 指出3-甲基吲哚是窖泥臭味的核心物质,其代谢途径与色氨酸分解有关。

    2. 酸味与涩味

  • 张灿等
  • 建立DI-SPME-GC-MS技术定量检测酸味物质,发现乳酸乙酯含量过高是涩味主因。

  • 乔敏莎等
  • 酱香型白酒中发现二甲基二硫和三硫是臭味的主要来源,与发酵过程中含硫氨基酸分解有关。

    3. 窖泥臭味

  • 刘博等
  • 发现4-甲基苯酚(PC)是窖泥臭味的主要化合物,其浓度与窖泥层次及酪氨酸代谢相关。

  • 申柏涛
  • 分析酱香型白酒泥臭味成因,指出窖泥培养不当、封窖泥污染是主要来源。

    4. 霉味与糠味

  • 王露露等
  • 通过香气重组实验,确定2-甲基-3-呋喃硫醇、糠硫醇等硫化物是酱香型白酒霉味的核心成分。

  • ZHU L等
  • 研究发现高粱醇溶蛋白可通过氢键抑制含硫化合物,改善盐菜味。

    三、工艺与防治措施

    1. 吴文睿等

    提出控制窖泥中丁酸、辛酸浓度,优化有机酸比例以降低窖泥臭味。

    2. YANG L等

    分离出解淀粉芽孢杆菌ZZ7,揭示其代谢产物(如二甲基三硫醚)与盐菜味的关系。

    3. 乔敏莎等

    建议通过调整辅料清蒸时间及粮糠比,减少糠醛等苦味物质的生成。

    四、异味物质数据库

  • 《白酒中异味物质研究进展》 (2025)
  • 系统总结了泥臭味、盐菜味、霉味等异味的化学物质及来源,涵盖3-甲基吲哚、4-甲基苯酚、二甲基三硫等关键化合物。

    引用文献来源

  • 网页1、13为核心研究,涵盖浓香型与酱香型白酒的异味机制。
  • 网页3、5、6、12补充了原料、工艺操作对异味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 网页7、8、9涉及原料与微生物代谢的关联,但未提供具体文献名称。
  • 如需进一步查阅文献原文,可访问相关学术数据库(如CNKI、万方)或通过DOI链接(如)获取完整论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