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古法酿白酒的步骤

古法酿制白酒的工艺凝聚了中国传统智慧,其核心在于遵循自然发酵规律与手工技艺的精细结合。以下是基于多篇文献资料整理的古法酿白酒主要步骤及关键技术:

一、原料处理

1. 选料与筛选

古法酿白酒的步骤-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法酿造以优质高粱为主,辅以小麦、玉米、糯米等谷物。原料需颗粒饱满、无霉变,经人工筛选去除杂质,部分工艺要求将高粱破碎至“四六瓣”梅花状(如石磨粉碎)。

  • 特殊处理:部分工艺会加入中草药(如杜仲、当归等)制作酒曲,以增加风味层次。
  • 2. 润料与蒸煮

    原料需用清水浸泡后蒸煮至熟而不粘,确保淀粉充分糊化。蒸煮时采用木质甑桶,利用蒸汽穿透粮醅,保留谷物香气。

    古法酿白酒的步骤-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制曲与糖化

    1. 制曲工艺

  • 酒曲制作:以小麦或稻米为原料,加入酒母(天然微生物)制成曲块。传统大曲需在曲房内高温发酵1个月,再经3-6个月陈化,形成丰富的酶系和风味物质。
  • 特色曲种:如倪氏酒曲含45味中草药,经16道手工工序制成,赋予酒体独特药香。
  • 2. 糖化过程

    蒸熟的谷物摊凉至适宜温度(夏季20-22℃,冬季16-18℃),加入曲粉拌匀。糖化阶段需通过“收堆”发酵,利用曲中的酶将淀粉转化为糖分。

    古法酿白酒的步骤-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发酵工艺

    1. 入窖发酵

  • 发酵容器:使用陶缸、泥窖或地缸(埋入地下),以保持恒温恒湿环境。浓香型白酒依赖百年老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如己酸菌)生成酯类物质。
  • 发酵周期:通常为21-30天,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温度规律,确保微生物代谢稳定。
  • 2. 复式发酵

    部分工艺(如酱香型)采用“九蒸八酵”法:发酵后的酒醅与新粮混合,重复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共经历8次发酵和9次蒸煮,形成复杂风味。

    四、蒸馏提纯

    1. 天锅蒸馏法

  • 器具构造:由地灶、木甑(百年杉木制)和铜制天锅组成,利用温差形成“气液环流”冷凝酒液。木甑内设竹篦子过滤杂质,铜制天锅通过山泉水循环降温。
  • 分段取酒
  • 酒头(75-80%vol):含高浓度酯类,需单独去除甲醇等有害物质;
  • 中段酒(52-57%vol):核心酒体,香气醇和;
  • 酒尾(28-35%vol):酸类物质丰富,用于勾调。
  • 五、陈酿与勾调

    1. 自然老熟

    原酒需装入陶坛或酒海(木制容器)中贮存3年以上,通过缓慢氧化和酯化反应柔化辛辣感,形成“空杯留香”特性。

    2. 古法勾调

    传统工艺中,不同轮次、年份的酒液按比例混合,依赖酿酒师经验调和风味,而非现代香精添加。

    六、工艺精髓

  • 阴阳调和:天锅系统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铜锅(金)与木甑(木)结合,地火(火)与山泉水(水)相济,最终窖藏于陶坛(土)。
  • 时间美学:遵循“子午流注”时辰规律,如卯时(5-7点)蒸馏以降低醛类物质,提升酯香。
  • 古法酿白酒的核心在于对自然微生物的精准掌控和手工技艺的传承,如天锅蒸馏、泥窖发酵、多轮次蒸煮等工艺,均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现代虽引入部分技术改良(如数字监测),但传统工序仍占主导地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