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准备
1. 主粮选择:南方多用糯米(酿黄酒/甜米酒)或籼米(白酒),北方常见高粱、玉米、小麦等。糯米出酒率更高,口感更甜。
2. 酒曲:传统植物酒曲(含天然酵母和霉菌)或现代纯种酒曲,用量约为粮食的1%~2%。
3. 工具:木甑(蒸粮)、陶缸/塑料桶(发酵)、竹席(摊凉)、蒸馏器(白酒需用)等。
二、核心步骤
1. 浸泡清洗
粮食淘洗后浸泡至手捏即碎(糯米约12小时,高粱需热水浸泡过夜)。2. 蒸煮糊化
木甑铺纱布,上汽后分层撒粮,蒸至熟透无硬芯(约1小时)。高粱需蒸至裂口,糯米需蒸成晶莹饭粒。3. 摊凉拌曲
蒸熟的粮食摊开降温至30℃左右(手背触碰不烫),均匀撒入碾碎的酒曲,翻拌至每粒裹上曲粉。4. 糖化发酵
糖化阶段(24-48小时):将拌曲的粮食堆成小山状,覆盖纱布,保持25-30℃。粮食逐渐变甜,渗出汁液。密封发酵:转入陶缸密封,环境温度控制在20-28℃。米酒发酵5-7天即可压榨饮用;白酒需持续发酵15-30天,生成更多酒精。5. 蒸馏提酒(白酒)
发酵醅料装入蒸馏锅,用柴火加热。头酒(初馏液,含甲醇)弃去100-200ml,取中段高度酒(50-60度),尾酒可二次蒸馏。三、关键技巧
温度控制:发酵温度过高易产酸,过低则延缓发酵。冬季可用稻草或棉被保温。卫生管理:所有工具需开水烫洗,避免杂菌污染导致酸败。判断发酵状态:米酒液面停止冒泡、酒糟上浮即完成;白酒醅料散发酒香且无气泡为佳。四、注意事项
1. 甲醇风险:蒸馏时严格去头酒,避免饮用过量新酒(建议陈放1个月以上)。
2. 发酵失败处理:若酒液发酸、长霉,需丢弃重酿。
3. 合法合规:部分地区对家庭自酿酒有管制,需提前了解政策。
五、成品处理
米酒:过滤酒液煮沸杀菌,冷藏保存,亦可加入桂花、枸杞增香。白酒:装坛陈放于阴凉处,时间越久口感越醇厚。这种传统方法依赖经验,不同地区会调整细节(如发酵时长、酒曲种类)。若初次尝试,建议从小批量开始,逐步掌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