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规范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的标准规范主要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涵盖原料、工艺、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以下是综合最新标准文件的核心要点

一、基础定义与分类

1. 固态法白酒定义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规范-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粮谷(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发酵、蒸馏、陈酿而成,禁止使用非粮谷原料(如薯类、糖类)和非粮谷来源的食用酒精。

执行标准: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明确区分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法白酒,并将调香白酒归类为配制酒。

2. 香型分类标准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规范-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同香型对应特定工艺要求,常见香型标准包括:

  • 浓香型:GB/T 10781.1-2006(强调泥窖固态发酵,窖香浓郁)
  • 酱香型:GB/T 26760-2011(2025年6月前有效),新国标GB/T 10781.4-2024新增高温大曲和固态蒸馏要求
  • 清香型:GB/T 10781.2-2006(地缸发酵,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协调)
  • 米香型:GB/T 10781.3-2006(小曲半固态发酵)
  • 其他香型:如凤香型(GB/T 14867)、兼香型(GB/T 23547)等。
  • 二、核心生产技术要求

    1. 原料与辅料

  • 粮谷要求:必须使用高粱、小麦、玉米等粮谷,禁用薯类、糖蜜等非粮谷原料。
  • 辅料要求:稻壳、谷糠等需经除杂处理,用于调节淀粉浓度和保持酒醅松软度。
  • 2. 工艺流程规范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规范-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制曲:大曲、小曲或麸曲需以粮谷为培养基,培养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确保糖化和发酵功能。
  • 发酵:采用固态发酵法,温度控制在25-35℃,发酵周期因香型而异(如酱香型需多轮次发酵)。
  • 蒸馏:传统甑桶蒸馏,分段取酒,保留酯类等风味物质。
  • 陈酿与勾调:基酒需经陶坛或酒海贮存,勾调时禁止添加食用香料、糖精等添加剂。
  • 3. 感官与理化指标

  • 感官要求:酒体透明,香气纯正,无邪杂味,如浓香型需突出己酸乙酯(≥0.60g/L)。
  • 理化指标:酒精度误差≤±1%,总酸、总酯等符合香型标准要求。
  • 安全指标:铅≤0.5mg/L,甲醇≤0.6g/L(粮谷原料),禁用塑化剂。
  • 三、质量控制与标签规范

    1. 质量分级

  • 优级与一级:优级酒在风味物质含量、感官评分上高于一级,如酱香型优级酒需空杯留香≥48小时。
  • 2. 标签与标识

  • 强制标注:需标明香型、酒精度、原料(仅粮谷和水)、质量等级(优级/一级)。
  • 禁止标注:不得标注“纯粮酒”等模糊表述,使用食用酒精或添加剂需明确标识为配制酒。
  • 3. 新国标过渡要求

  • 2025年6月起,酱香型、老白干香型等执行新标准(如GB/T 10781.4-2024),旧标准逐步淘汰。
  • 四、地方与团体标准补充

  • 重庆小曲固态法:T/CQJX 2-2022规定小曲白酒需采用传统窖池发酵,突出地域特色。
  • 纯粮固态团体标准:如T/SDFIA 39-2023细化生产环节,强调原料预处理、发酵环境控制等。
  • 五、生产设备与检验规范

  • 设备要求:蒸煮锅、发酵池、蒸馏器等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禁用含铅、锰等有害金属材质。
  • 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检测酯类,原子吸收法检测重金属,红外光谱辅助风味分析。
  • 总结:固态白酒酿造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原料选择到工艺控制均需符合香型规范,且新国标进一步强化纯粮属性与质量分级。消费者可通过标准号(如GB/T 10781.1)、配料表(仅粮谷和水)及质量等级判断纯粮固态白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