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品酒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白酒品酒的核心知识点整理,涵盖品鉴方法、香型分类、专业术语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结合国家标准与行业实践进行综合解读:

一、白酒品鉴基本步骤

1. 观色

白酒品酒知识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透明度:优质白酒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观察时可将酒杯置于白色背景前,倾斜45度观察酒液流动与挂杯现象。挂杯明显且酒液流动缓慢通常表明酒体醇厚。
  • 色泽:正常为无色或微黄(如陈年酱香型酒可能呈现淡黄色)。
  • 2. 闻香

  • 层次感:优质白酒的香气复杂,包括窖香、粮香、曲香等。需分三次嗅闻:瓶香(开瓶瞬间)、杯香(倒入杯中后)、品后香(饮后空杯余香)。
  • 技巧:酒杯与鼻保持1-3厘米距离,轻晃酒杯释放香气,避免呼气干扰。
  • 3. 品味

  • 入口阶段:舌尖轻触酒液,感受甜味;舌侧体会酸味,舌根捕捉苦味。
  • 中段与尾韵:酒液铺满口腔,注意醇厚度、协调性及余味长度。优质酒应口感绵柔、无***,余味悠长。
  • 咽后评价:关注回甘、余香及是否带有杂味(如糠味、焦糊味等)。
  • 4. 综合评价

    白酒品酒知识点-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综合香气协调度、口感层次、风格特点等,判断酒体是否达到“醇厚”“优雅”等标准。
  • 二、白酒香型分类与特点

    中国白酒按香型分为12大类,基础香型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他为衍生香型:

    1. 酱香型(代表:茅台)

  • 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工艺复杂,需高温制曲、多次发酵。
  • 2. 浓香型(代表:五粮液、泸州老窖)

    白酒品酒知识点-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特点:窖香浓郁,绵甜醇厚。以多粮发酵和泥窖工艺为主,产量最大。
  • 3. 清香型(代表:汾酒)

  • 特点:清香纯正,口感净爽。采用地缸发酵,工艺强调“一清到底”。
  • 4. 米香型(代表:桂林三花酒)

  • 特点:蜜香清雅,入口柔顺。以大米为原料,小曲发酵。
  • 5. 其他香型

  • 兼香型(浓酱结合,如白云边)、凤香型(西凤酒)、药香型(董酒)等,均融合多种工艺特点。
  • 三、专业品鉴术语解析

    1. 香气相关

  • 窖香:窖池发酵产生的复合香气;陈香:长期贮存形成的成熟香气。
  • 溢香:酒香自然散发;喷香:入口后香气充满口腔。
  • 2. 口感描述

  • 醇厚:酒体丰满,味道协调;绵柔:口感顺滑无***;甘洌:甜中带清爽感。
  • 余味净爽:饮后口腔干净,无杂味残留。
  • 3. 缺陷术语

  • 浮香:香气短暂不持久;暴香:香气过于刺鼻;邪杂味:如焦糊、泥腥等异味。
  • 四、品鉴技巧与文化

    1. 环境与器具

  • 选择无杂味、光线适宜的环境,使用高脚品酒杯(如郁金香杯)以聚香。
  • 2. 健康与礼仪

  • 适量饮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空腹或过量饮酒。
  • 品酒时遵循“抿、咂、呵”三式,体现传统饮酒文化的优雅。
  • 3. 文化内涵

  • 白酒品鉴是传统工艺与地域文化的体现,如酱香型酒承载赤水河地域特色,浓香型反映川派酿造智慧。
  • 五、新国标与品质标准

    2022年实施的《白酒工业术语》明确:

  • 固态法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谷物来源的添加剂,强调纯粮酿造。
  • 液态法/固液法白酒:需明确标注为“配制酒”,与纯粮酒区分。
  • 消费者可通过执行标准号辨别(如GB/T 26760为酱香型国标),优先选择固态法产品。

    通过掌握上述知识点,可系统提升白酒品鉴能力,深入理解其工艺与文化价值。建议结合实践品鉴不同香型代表酒款,并记录感官体验以形成个性化认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