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中酒曲和糖化酶一起放吗

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酒曲糖化酶可以配合使用,但需要根据具体工艺和发酵目标科学调整两者的使用方式。以下是关键点分析:

一、酒曲与糖化酶的功能差异

1. 酒曲(传统发酵剂)

白酒中酒曲和糖化酶一起放吗-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复合微生物体系(霉菌、酵母、细菌)
  • 天然含糖化酶、液化酶等酶系
  • 兼具糖化与发酵双重功能
  • 产生复杂风味物质
  • 2. 糖化酶(现代酶制剂)

  • 单一高效淀粉转化酶
  • 专一性分解淀粉为葡萄糖
  • 提升出酒率约15-20%
  • 缩短糖化时间30-50%
  • 二、配合使用方案

    1. 传统工艺改良

  • 基础配比:酒曲0.5-0.8% + 糖化酶80-120U/g原料
  • 分段添加:
  • 预处理阶段:糖化酶(55-60℃保温2-3小时)
  • 发酵阶段:加入酒曲(控温28-32℃)
  • 2. 现代高效工艺

    白酒中酒曲和糖化酶一起放吗-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同步添加法:
  • 酒曲量减少至传统用量的60%
  • 糖化酶添加量100-150U/g
  • 需加强温度控制(前期60℃糖化→快速降温至30℃发酵)
  • 三、技术注意事项

    1. 酶活匹配

  • 检测酒曲固有糖化力(通常200-400U/g)
  • 补加糖化酶量=目标总糖化力
  • 酒曲自带糖化力
  • 2. 时序控制

  • 液态法:可同步添加
  • 固态法:建议先糖化酶处理12小时后再拌曲
  • 3. 品质平衡

    白酒中酒曲和糖化酶一起放吗-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糖化酶添加量>200U/g时:
  • 酯类物质可能下降15-30%
  • 高级醇可能增加20-40%
  • 需搭配生香酵母补偿
  • 四、不同香型应用差异

    | 香型 | 糖化酶允许量 | 典型配比方案 |

    ||--||

    | 浓香型 | ≤150U/g | 酒曲0.6%+糖化酶120U/g |

    | 酱香型 | ≤80U/g | 酒曲0.8%+糖化酶60U/g |

    | 清香型 | 200U/g | 酒曲0.5%+糖化酶180U/g |

    | 米香型 | 250U/g | 酒曲0.4%+糖化酶220U/g |

    五、经济效益对比

  • 传统工艺:出酒率35-40%,发酵周期28-35天
  • 酶曲配合:出酒率50-55%,周期缩短至18-22天
  • 能耗降低约30%,但风味成分减少约20-25%
  • 建议:中小酒厂可采用分阶段添加法,在保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将出酒率提升至45%左右。糖化酶添加量控制在80-120U/g范围内,配合酒曲用量0-6-0.7%,既可兼顾效率与品质。具体实施前应进行50L级小试,检测主要风味成分变化幅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建议总酯波动≤15%,高级醇增幅≤20%)。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