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酿造过程中的问题
1. 菌种失衡
米酒发酵依赖根霉菌和酵母菌的协同作用。根霉菌负责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糖化过程),酵母菌再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化过程)。若根霉菌过度繁殖或氧气过多,会导致酒精被氧化成醋酸,同时抑制酵母菌活性,使米酒变酸。酒曲质量不佳(如菌种不纯)也可能引发杂菌污染。
2. 温度控制不当
3. 操作失误
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
1. 密封不严或存放时间过长
米酒暴露于空气中会持续氧化,酒精转化为醋酸,同时***类细菌(如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建议酿好后3-4天内食用完毕,否则易发酸变质。
2. 储存环境不佳
其他可能原因
如何避免米酒发酸
1. 严格把控酿造流程:确保容器消毒、糯米蒸透后冷却至40℃以下再加酒曲,控制水分比例。
2. 优化保存条件:密封后冷藏,并尽快食用;若需长期保存,可高温灭菌后分装。
3. 补救措施:轻微发酸可煮沸后加糖或稀释,但严重变质(如异味、浑浊)需丢弃。
若米酒已明显发酸且伴随异味或变色,建议停止食用,避免引发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