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国标怎么分是酿造还是勾兑

在中国白酒的江湖中,不同酒品如同性格迥异的人物:有的以纯粮为骨,历经时光窖藏沉淀出醇厚品格;有的如流水线速成的“演员”,靠添加剂粉饰出千篇一律的香气。消费者若想识破它们的真面目,只需学会解读国家质检总局为白酒发放的“身份密码”——产品执行标准与配料表,便能拨开迷雾见真章。

执行标准:酒的“身份证号”

白酒瓶身标注的“GB/T”开头的数字序列,是国家质检总局为不同酿造工艺设定的专属代码。纯粮酿造酒如浓香型白酒(GB/T10781.1)、酱香型白酒(GB/T26760)等,对应传统固态发酵工艺,如同古法匠人用粮食在窖池中缓慢发酵,生成数百种天然风味物质。而勾兑酒则拥有“液态法白酒(GB/T20821)”或“固液法白酒(GB/T20822)”的烙印,前者是完全用食用酒精勾调香精的“速成酒”,后者则是粮食酒与酒精酒的混血儿。需警惕的是,部分产品会用“DB”(地方标准)或“QB”(企业标准)掩盖真实工艺,这类酒往往暗藏酒精勾兑的玄机。

白酒国标怎么分是酿造还是勾兑-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配料表:酒的“体检报告”

纯粮酒的配料表如清泉般纯粹,仅有水、高粱、小麦等粮食成分,而勾兑酒的配方则如同化学实验清单——食用酒精、食用香料赫然在列。根据2022年6月实施的新国标,添加非谷物食用酒精或香精的酒品被逐出“白酒”家族,改称“配制酒”。例如某款标榜“陈酿”的白酒,若配料表中出现“液态法白酒”字样,便如同披着羊皮的狼,本质仍是勾兑酒。

等级标识:酒的“成绩单”

在国标框架下,优级酒如同学霸,一级酒则是中等生,二级酒则徘徊在及格线边缘。以酱香型白酒为例,优级酒必须采用大曲固态发酵,其酯类物质含量是一级酒的1.5倍,空杯留香可达48小时;而使用麸曲工艺的酒品只能屈居一级。这种分级制度犹如味觉的标尺,消费者选购时认准“优级”标识,相当于获得口感品质的保证书。

工艺密码:酒的“成长履历”

固态法白酒需经历“12987”工艺(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的千锤百炼,如同茅台镇匠人用时间雕琢美玉。反观液态法白酒,采用工业酒精兑水、香精调味的流水线作业,三天即可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这种“催熟”工艺生产的酒体缺乏层次感,饮后易出现口干、上头等不适。消费者可通过摇晃酒瓶观察酒花:纯粮酒的酒花如珍珠般密集且消散缓慢,勾兑酒的酒花则如昙花一现。

白酒国标怎么分是酿造还是勾兑-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国标革命:酒的“净化行动”

2022年白酒新国标实施后,行业开启净化革命:使用薯类、糖蜜等非粮谷原料,或添加甜蜜素等添加剂的酒品被剥夺“白酒”冠名权。这场变革如同照妖镜,让过去打着“粮食酒”旗号的配制酒现出原形。如今市场上标注“白酒”的产品,已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纯粮俱乐部”成员,但消费者仍需警惕部分商家将配制酒伪装成“露酒”“调香酒”等新品类。

站在琳琅满目的白酒货架前,消费者俨然成为手持“鉴酒宝典”的侦探。执行标准是破译工艺的密码本,配料表成为检验纯度的试金石,等级标识化作品质高下的风向标,而新国标则是肃清行业的尚方宝剑。记住:一瓶真正的纯粮好酒,必定经得起“三看一问”——看标准是否GB/T1/2开头,看配料是否仅有粮与水,看等级是否达到优级,问品牌是否拥有历史传承。如此,方能在杯盏交错间,品味中华酒文化的真谛。

白酒国标怎么分是酿造还是勾兑-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