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分溶解度变化
1. 酒精浓度降低
当白酒酒精度降低(如接酒尾或加水降度时),原本溶于酒精的高级脂肪酸乙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等)及杂醇油因溶解度下降析出,形成油滴状或乳白色浑浊。
2. 低温环境
冬季或低温储存时,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类物质溶解度降低,析出形成白色絮状物。温度回升后,部分絮状物可重新溶解恢复澄清,但若析出过多则需人工处理。玉米酒因原料脂肪含量高更易出现此现象。
二、酿造与工艺因素
3. 发酵与蒸馏控制不当
4. 水质问题
三、储存与容器影响
5. 储存条件不当
6. 容器材质问题
使用铝罐、铁罐等金属容器时,金属氧化物溶解并与酒反应,产生棕黄色沉淀或异味。推荐不锈钢或陶缸储存。
四、其他外部因素
7. 添加剂与调香杂质
添加劣质香精或过量香料时,杂质或酯类不协调析出,导致片状或絮状沉淀。
8. 外部污染
五、是否影响饮用?
白酒浑浊多由成分溶解度变化或工艺瑕疵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处理方式。日常储存建议避光恒温(20-25℃),选择正规品牌及软化水质降度,以减少浑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