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有些10元的白酒标准号也是10781是为什么呢

白酒市场上,总能看到售价仅10元的产品标注着GB/T 10781.1(浓香型固态法白酒标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则是国家标准与市场策略的巧妙平衡——10781标准仅代表酿造工艺,而非品质等级,低价酒通过成本优化和行业生态的特殊性,既符合标准又保持低价,就像精打细算的管家,既遵守规则又控制开支。

标准本质:工艺的身份证

GB/T 10781.1是国家对固态法白酒的工艺规范,要求以纯粮为原料、传统发酵工艺酿造。它像一张"工艺身份证",仅证明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并不直接关联酒体品质或价格。这就如同学校只证明完成学业,不体现成绩高低,廉价酒通过规模化生产、简化包装等方式降低成本,仍可满足标准门槛。

有些10元的白酒标准号也是10781是为什么呢-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本魔法:低价背后的算术题

10元白酒实现合规的核心在于成本控制。酒厂通过大规模采购粮食压低原料成本,使用机械化设备替代人工,将酿造周期压缩至标准下限。例如,某酒企通过集中发酵池减少能耗,单瓶成本降低0.8元。这种"微利快销"模式,如同快餐店的标准化运营,用规模效应抵消低价压力。

市场缝隙:城乡需求的错位匹配

在县域市场和农村集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远高于品牌溢价。10元白酒精准切入这个需求缺口,以"达标不超标"的策略占领市场。调研显示,这类产品60%的销量来自乡镇零售店,其消费场景多为日常自饮或小型聚会,品质需求停留在"纯粮够劲",与高端宴请场景形成鲜明区隔。

消费迷雾:标签认知的误区

部分消费者误将"10781"等同于品质保障,实则该标准存在弹性空间。例如,标准允许酒精度浮动±1度,香气成分只需检测合格而非量化分级。某质检报告显示,10元档10781白酒的酯类物质含量普遍接近标准下限,这如同考试60分与90分都算及格,但实际表现差异显著。

有些10元的白酒标准号也是10781是为什么呢-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行业双面:监管与生存的博弈

监管部门对10781标准实施"底线监管",只要不触碰添加剂红线就不予处罚。而酒企在合规框架内进行"极限操作",例如使用陈年酒醅比例仅3%,其余用新工艺快速发酵。这种微妙的平衡,既维护了行业秩序,又给小微酒企留出生存空间,犹如交通规则中"最低限速"的存在意义。

透过酒瓶看本质

10元白酒的10781标签,折射出中国白酒市场的复杂生态。它既是标准化的胜利——证明低价不等于劣质;也是消费分层的写照——不同价位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需理性看待标准代码,明白"符合工艺"不等于"品质优越",就像知道食材新鲜不代表菜品美味。这种认知,或许才是白酒消费真正的"醒酒汤"。

有些10元的白酒标准号也是10781是为什么呢-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