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63年八大名酒

根据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的评选结果,中国八大名酒(俗称“老八大名酒”)包括以下品牌,按当时的评分排名依次为:

1. 五粮液(四川宜宾)

63年八大名酒-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浓香型白酒代表,五粮液在第二届评酒会上以最高分夺冠。其酿造工艺以五种粮食(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为基础,凭借香气悠久、口感醇厚的特点崭露头角,奠定了此后川酒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 古井贡酒(安徽亳州)

以“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著称,采用传统老五甑工艺,凭借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酒质位列第二名。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曹操进献的“九酝春酒”,文化底蕴深厚。

63年八大名酒-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泸州老窖特曲(四川泸州)

被誉为“浓香鼻祖”,以泥窖固态发酵工艺为核心,窖香浓郁、回味悠长。1960年代,其“工农牌特曲”因***供应被称为“老县长酒”,市场影响力显著。

4. 全兴大曲(四川成都)

63年八大名酒-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次入选国家名酒,以多粮酿造和清冽甘爽的风格闻名。1990年代因资源过度倾斜至高端品牌“水井坊”而逐渐没落,最终淡出一线阵营。

5. 茅台酒(贵州茅台镇)

尽管在本次评酒会中仅列第五(因当时未分香型评比,酱香型劣势明显),但随后调整工艺恢复质量。其酱香突出、酒体醇厚的特性,以及周总理的关注推动其后续崛起。

6. 西凤酒(陕西凤翔)

凤香型白酒代表,融合清香与浓香特点。第三届评酒会因误报香型(归入清香组)落选,暴露了香型分类对品牌发展的影响。

7. 汾酒(山西杏花村)

清香型鼻祖,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1960年代通过“汾酒试点”改进工艺,巩固了其在清香领域的地位,但第二届评酒会排名第七,反映当时浓香型主导的市场趋势。

8. 董酒(贵州遵义)

董香型代表,配方含130余种草本植物,兼具大曲芳香与小曲柔绵。其工艺三次被列为“国家机密”,但因后期管理混乱和盲目跟风浓香型而一度衰落。

补充说明:

  • 评选背景:第二届评酒会首次采用密码编号、分组淘汰的严谨流程,但未分香型评比,导致香气浓郁的浓香型白酒占据优势,酱香、清香型得分偏低。
  • 后续影响:此次评选奠定了川酒(五粮液、泸州老窖、全兴大曲)的行业地位,同时暴露了部分品牌战略失误(如全兴大曲、董酒),成为后来市场格局演变的关键节点。
  • 争议与调整:茅台排名第五引发质量改进,五粮液通过扩产提价策略迅速崛起,而西凤酒因香型误报问题成为评酒会规则完善的推动案例。
  • 如需了解各品牌后续发展或评酒会详细规则,可参考相关来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