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粮食酒的执行标准代码26761-2011

白酒行业的"户口本"上,GB/T 26761-2011就像粮食酒的专属身份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正式颁发。这份标准像一位严谨的质检员,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出厂,全程守护着粮食酒的品质底线。它不仅界定了固态法白酒的工艺要求,更用科学的指标为传统酿造技艺套上规范化的"安全绳",让每一滴粮食酒都带着可追溯的品质承诺。

一、酿酒原料的"体检报告"

标准像位严格的营养师,规定高粱、大米等粮食原料必须通过"健康体检"——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淀粉含量要达60%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科学的考量:水分超标容易滋生杂菌,淀粉不足则影响出酒率。就像建造房屋需要优质砖瓦,只有通过"体检"的原料,才能开启真正的粮食酒酿造之旅。

粮食酒的执行标准代码26761-2011-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工艺过程的"监控探头"

标准在车间里装上了无形的监控系统。从蒸粮、糖化到发酵、蒸馏,每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时间温度参数。比如糖化温度必须控制在28-32℃,就像给微生物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规定既传承了"千年窖池万年糟"的传统智慧,又注入了现代工艺控制的科技基因,让传统技艺在标准框架下焕发新生。

三、成品酒的"品质标尺"

在实验室里,标准化身为精密的检测仪器。总酸总酯含量、固形物指标等理化参数就像酒液的"体检指标",酒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1%vol以内。感官评定更设置了"色香味格"四重关卡,品评专家们像挑剔的美食家,用舌尖验证着酒体的醇厚度与协调性,确保每瓶酒都经得起味蕾考验。

四、标签信息的"诚信承诺"

包装上的标签成为粮食酒的"诚信宣言"。标准强制要求标注原料、酒精度、执行标准号等信息,就像给消费者递上透明的"产品简历"。特别是"固态法白酒"的标识,成为区分粮食酒与酒精勾兑酒的重要防伪标记,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拥有火眼金睛。

粮食酒的执行标准代码26761-2011-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行业发展的"导航地图"

这份标准不仅规范了生产,更绘制了产业升级的路线图。它推动着中小酒企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标准化作业,引导行业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就像酿酒行业的北斗卫星,为传统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指明方向,让中国白酒的"固态发酵"金字招牌在国际舞台持续闪耀。

传统工艺的现代注脚

GB/T 26761-2011标准如同架设在传统与科技之间的桥梁,既守护着千年酿酒技艺的文化基因,又注入了质量管控的现代密码。它让粮食酒的醇香不再仅凭经验判断,而是有了可量化的品质保证。这份执行标准不仅是行业规范,更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品质通行证,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搭起信任的纽带,让每一滴粮食酒都承载着看得见的诚意与匠心。

粮食酒的执行标准代码26761-2011-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