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开店卖散白酒挣钱吗现在怎么样了呢

清晨的酒铺刚开门,空气中就飘来一阵粮食发酵的醇香。老张蹲在柜台前擦拭酒缸,心里却犯嘀咕:这年头开散酒店还能不能赚到钱?散白酒市场就像个倔强的老匠人,既守着传统手艺,又得面对年轻消费者的冷眼。有人靠着“土法酿制”年入百万,也有人三个月就倒在酒缸旁。究竟这杯酒是甜是苦,得先摸摸市场的脾气。

消费需求两极分化

白酒江湖正在上演冰火两重天。在北方县城,散装酒铺的柜台前永远蹲着几个拎塑料壶的老主顾,他们坚信“玻璃瓶装的都是勾兑货”;而在一线城市商超,年轻白领却对贴着有机认证的瓶装酒更感兴趣。数据显示,散装酒年消费量仍占白酒市场15%,但客群年龄普遍在45岁以上。某东北酒坊老板坦言:“年轻人进店就像进博物馆,拍照发完朋友圈就走,连尝一口都怕上头。”

开店卖散白酒挣钱吗现在怎么样了呢-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润藏在酒缸缝隙里

揭开散白酒生意的账本,会发现这是个“薄利重体力”的行当。河北某县级市酒商算过细账:50度玉米酒每斤成本3.8元,批发价5元看似有31%毛利,但扣除每月8000元店铺租金、两名帮工工资后,日销需达200斤才能保本。不过精明的店主会玩“酒精度游戏”——将同批原酒分装成45度、52度不同规格,每调整1度就能多赚0.5元差价,还能在质检报告上做文章。

信任危机如影随形

散装酒铺最怕听到“甲醇超标”四个字。2022年云南某酒坊因顾客中毒事件被罚30万,直接导致当地散酒市场萎缩四成。消费者举着手机扫码查质检报告已成常态,某四川酒商为此专门在店里架设实时监控,直播酿酒车间动态。“现在卖酒得像开金店,得把生产流程掰碎了给人看。”他指着墙上贴满的检测报告苦笑。有店铺甚至引入区块链溯源,让每滴酒都能查到出自哪个窖池。

政策红线步步收紧

市场监管的探照灯越来越亮。2023年新规要求散装酒经营者必须配备专业品控员,仅这项人力成本就让小酒坊月支出增加5000元。某地工商局抽查数据显示,30%散酒店存在计量器具不准问题——5斤装的壶实际只能装4.8斤,这些小聪明可能换来2万元起步的罚款。更让从业者头疼的是,越来越多城市将散酒店列入“限制经营目录”,新店选址变得像走雷区。

开店卖散白酒挣钱吗现在怎么样了呢-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破局需要新酒曲

聪明的酒商正在传统配方里掺入新元素。山东某老字号推出“自酿体验课”,顾客花198元就能亲手蒸粮拌曲,顺便带走5斤定制酒,周末预约排到三个月后。江苏酒坊开发出菊花、桑葚等养生口味,用彩色陶瓷罐包装后,价格翻了三倍仍供不应求。更有跨界玩家把酒铺改成“白酒图书馆”,存酒区摆着客户寄存的2000个酒坛,每个坛子都是流动的广告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

散白酒生意的天平正在剧烈摇晃,传统客群逐渐老去与监管成本持续增加,让这个行业进入“中年危机”。但那些敢于给酒缸插上互联网翅膀、懂得用现代经营思维改良传统模式的商家,依然能在细分市场找到生存空间。就像山西那位把酒铺开进高速服务区的老板说的:“现在卖酒不能光靠鼻子,得学会用二维码讲好酒故事。”这或许正是散白酒生意的通关密码——守得住匠心,玩得转新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