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配额

白酒配额通常指在白酒生产、销售或进出口环节中,或企业设定的限制性指标。以下是白酒配额的主要类型和相关背景:

一、 生产配额

1. 政策限制

白酒配额-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产能管控:2012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新增白酒产能,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而非扩产提升效益。例如,白酒生产许可证的审批趋严,新入局企业需通过收购现有产能指标(配额)才能生产。
  • 环保约束:部分产区(如四川、贵州)对酿酒环保标准严格,企业需达标才能获得生产许可,间接形成环保配额。
  • 2. 名酒扩产案例

  • 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通过申请技改项目(如茅台“十二五”技改工程)突破产能限制,但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本质是“特殊配额”。
  • 二、 销售配额

    1. 经销商体系

  • 酒厂对经销商设定年度销售任务(配额),完成情况与返利、提货权挂钩。例如,茅台经销商需完成基础量才能获得稀缺产品(如生肖酒)的配额。
  • 直营渠道配额:近年茅台加大直营比例,通过电商(i茅台)和商超直接投放产品,形成动态配额管理。
  • 2. 区域调配

    白酒配额-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为防止窜货,酒厂按区域分配畅销产品配额。例如,某省经销商可能仅获特定数量的飞天茅台,超出部分需额外审批。
  • 三、 原材料与供应链配额

    1. 高粱供应

  • 酱香酒依赖本地糯高粱(如茅台用黔北红缨子高粱),产区种植面积有限,企业需与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形成原料配额。
  • 2. 基酒储备

  • 优质基酒需窖藏数年(如茅台5年),酒厂根据基酒库存规划未来产能,形成时间维度的生产配额。
  • 四、 进出口配额

    1. 进口烈酒管理

    白酒配额-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国对进口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征收关税和消费税,但无严格数量配额(WTO框架下)。白酒出口亦无明确配额,但需符合目标国标准(如欧盟食品安全认证)。
  • 2. 文化输出

  • 通过“中国白酒国际化”政策鼓励出口,但海外市场接受度有限,实际出口量较小(仅占行业总产量约1%)。
  • 白酒配额本质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既受政策调控(如生产许可、环保),也受市场供需(如经销商任务、原料限制)影响。对行业而言,配额管理是平衡品质、产能与价格的关键手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