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抖音上卖酒的主播叫什么

当镜头亮起,一瓶红酒被轻轻摇晃,背景音里传来略带磁性的解说声——“今天带你们喝点不一样的”。 在抖音的算法推荐下,这些以“酒”为媒的主播们,正用一杯微醺的故事,撬动上亿流量。有人称他们为“行走的酒类百科全书”,也有人戏称他们是“手机里的深夜酒馆老板”——醉鹅娘、老宋的微醺23点、酒仙网拉飞哥……这些名字背后,藏着短视频时代酒水行业的财富密码。

人设鲜活:性格即卖点

打开抖音搜索“酒”,跳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货架,而是性格迥异的“人”。醉鹅娘总以优雅西装造型亮相,指尖划过勃艮第杯的瞬间,专业术语化作生活化的比喻:“这款赤霞珠像穿皮衣的摇滚少女,入口烈,后调甜。”而老宋的微醺23点则走邻家大叔路线,穿着老头衫往大排档一坐,拿啤酒瓶敲着桌子讲青岛原浆的酿造秘密,弹幕刷满“这味儿对了!”。这些人设并非剧本套路,而是精准锚定用户心理——年轻人要的不仅是酒,更是能共情的“酒搭子”。

抖音上卖酒的主播叫什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容破圈:把品酒变成脱口秀

“你以为82年拉菲最贵?错!1945年木桐酒庄的产量才……”当拉飞哥用单口相声节奏抖出冷知识时,点赞量瞬间破万。这些主播深谙短视频的“3秒定生死”法则:用“茅台冷知识”“红酒避坑指南”等猎奇标题抓眼球,再嵌入“办公室调莫吉托”“便利店微醺套装”等生活场景。更绝的是“沉浸式开酒”拍摄手法——开瓶器旋转的摩擦声、酒液入杯的淅沥声被刻意放大,让屏幕前的人仿佛闻到橡木桶香气。

带货兵法:让理性决策感性化

当传统电商还在比拼参数时,抖音卖酒人玩的是心理战。主播们会设计“对比实验”:两杯同价位红酒倒入醒酒器,半小时后展示氧化差异,用可视化的方式解释“为什么这款更耐存”。促销话术也暗藏玄机:“这不是普通的梅子酒,是京都百年老店的匠人精神”,把商品价值锚定在文化叙事上。深夜直播时的一句“今天喝到位的老铁扣1”,往往能引发库存秒空的狂欢。

信任构建:从网红到“酒类代购”

“粉丝私信我婚宴选酒,比问亲戚还认真。”醉鹅娘曾在视频里展示成摞的私信截图。这些主播通过长期输出知识建立专业权威,再以“选品官”身份为粉丝严选酒款。有人甚至开发小程序,让粉丝输入预算、口味偏好后自动生成购酒清单,把带货升级为定制服务。当某主播因推荐失误公开道歉并自掏腰包补偿时,评论区反而涌现“就冲这态度,继续跟买”的声浪。

抖音上卖酒的主播叫什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行业鲶鱼:撬动万亿市场变革

当52度白酒出现在蹦迪场景的短视频里,传统酒商终于坐不住了。抖音酒类主播们像一群闯入瓷器店的公牛,用“红酒配辣条”“威士忌煮茶叶蛋”等混搭喝法打破消费圈层。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酒水类目GMV同比增长230%,其中女性买家占比从18%飙升至41%。这些数据背后,是主播们把“酒桌文化”重构为“悦己消费”的胜利。

镜头外的故事或许比酒更耐人寻味。 当醉鹅娘们用手机支架架起新零售渠道,当老宋的塑料板凳变成云端吧台,他们证明了一件事:在算法的流量池里,最烈的不是酒精,而是能把专业知识熬成烟火故事的人。下一次刷到摇晃的红酒杯时,我们买的何止是一瓶酒,更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消费慰藉。

抖音上卖酒的主播叫什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