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酒是中国传统酱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产自湖南省常德市,其酿造工艺以传承自茅台的技术为基础,同时融合了湖南本土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下是其工艺的核心要点:
1. 香型与工艺传承
酱香型白酒:武陵酒与茅台同属大曲酱香型,采用“12987”工艺(即1年生产周期、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但根据湖南气候调整了细节。茅台技术移植:1970年代,武陵酒厂派团队赴茅台学习,结合本地条件改良工艺,使其更适合湿润温暖的南方环境。2. 核心工艺环节
原料选择:采用本地或北方优质红缨子糯高粱,颗粒坚实,耐多次蒸煮。高温制曲:以小麦为原料制成高温大曲,发酵温度达60℃以上,形成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和香味前体物质。堆积发酵:蒸煮后的酒醅摊晾,与曲粉混合后堆积于地面进行开放式发酵,促进微生物繁殖,称为“阳发酵”。窖池发酵:堆积后的酒醅转入石壁泥底窖池,密封进行“阴发酵”,产生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分层蒸馏:七轮次取酒,每轮次酒精度和风味各异,头轮酒偏辛辣,后续轮次逐渐醇甜,末轮酒焦香明显。3. 地域适应性调整
气候适配:湖南年均温高于贵州,故堆积发酵时间缩短,防止酸败;窖池深度较浅,利于散热。本地微生物群:常德湿润气候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环境,赋予酒体更柔和的酱香,减少茅台的厚重感,被称为“南派酱香”。4. 存储与勾调
陶坛陈贮:基酒存储于陶坛中,经5年以上自然老熟,酒体醇化,香气更协调。***勾调:由经验丰富的勾调师将不同轮次、年份的基酒与调味酒组合,平衡口感,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特点。5. 品质认证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武陵酒以酱香型代表身份获评“国家名酒”,成为当时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白酒品牌。总结:武陵酒在茅台工艺框架下,通过调整发酵周期、窖池结构等参数,适应湖南风土,形成“酱香突出中带有醇和感”的独特风格,是南北酱香工艺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