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酒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涉及严格的法规要求,主要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以下是散装酒操作流程的关键规定:
一、生产环节
1. 生产资质
生产企业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酒类)及《营业执照》,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要求。若涉及酒精配制,需额外申请《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2. 卫生与质量控制
生产环境需符合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设备定期消毒。原料采购需索证索票(如粮食、酒精的检验合格证明)。成品需通过质量检验(酒精度、甲醇、重金属等指标),符合GB 2757-2012《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或GB 2758-2012《发酵酒及其配制酒》。二、包装与标识
1. 容器要求
使用食品级容器(如不锈钢罐、陶瓷缸),不得使用塑料桶(易溶出有害物质)。容器需标明“散装酒”字样、酒精度、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如有)。2. 标签信息
销售时需在盛装容器或展示牌上注明:产品名称、酒精度、原料、生产日期/批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警示语“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三、储存与运输
1. 储存条件
避免阳光直射,保持阴凉通风;防火、防爆设施需达标。酒精度≥10%vol的散装酒可免标保质期,但需确保品质稳定。2. 运输管理
使用专用密闭车辆,防止污染和泄漏;运输记录需保存备查,包括起止时间、数量及接收方信息。四、销售环节
1. 经营许可
销售者需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含酒类经营范围),部分省份要求《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2. 销售记录
建立台账,记录采购来源、数量、销售去向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不得勾兑或添加非食用物质。3. 禁止行为
不得虚假宣传(如宣称“纯粮酿造”但实际为配制酒);不得销售无合法来源、超过保质期或质量不合格产品。五、追溯与责任
建立全程追溯体系,确保问题产品可及时召回。违反规定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甚至刑事责任(如《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地方性规定示例
四川省:要求散装白酒经营者使用“川酒溯”系统,实现电子溯源。贵州省:散装茅台镇酒需提***地证明及检测报告。操作建议:定期自查合规性,保留所有检验和购销记录,关注地方监管部门动态更新。合规经营既是法律责任,也是建立市场信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