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行业的祖师在历史传说中主要有两位备受尊崇的人物:杜康和仪狄,他们在不同文献和地域文化中被奉为酿酒的始祖。
1. 杜康:酒圣与白酒文化的象征
杜康被广泛认为是高粱酒(白酒)的发明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到:“杜康作秫酒”,指他用高粱酿酒。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使其名扬千古。后世尊他为“酒圣”,许多酒坊供奉其像以祈求酿制顺利。
河南、陕西等地有杜康祠、杜康墓等遗迹,部分地区的酿酒仪式中仍保留祭祀杜康的传统。
2. 仪狄:黄酒起源的传说人物
据《战国策》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的酿酒师,曾献酒于禹,但禹因担忧酒会误国而疏远了他。《世本》等古籍也提到“仪狄始作酒醪”,认为他是早期谷物发酵酒的创始人。部分学者认为仪狄可能是酿酒技术的改良者而非发明者。
黄酒文化兴盛的地区(如江浙)更倾向于尊仪狄为祖师,而白酒产区则多推崇杜康。
3. 其他相关传说
部分传说将酿酒起源追溯到更早的神农氏或黄帝时代,但缺乏明确文献支持,更多属于文化附会。
如绍兴黄酒文化中,地方神“酒仙菩萨”也可能被供奉,反映民间信仰的多样性。
中国酿酒祖师的说法多元,杜康和仪狄是最主流的代表,分别关联白酒与黄酒的起源。这些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代技艺的传承,也融入了道德警示(如大禹拒酒)与文化象征意义。实际历史中,酿酒是漫长演进的产物,祖师崇拜更多反映了后人对行业传统的尊重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