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生产中的乳酸菌是有害的

乳酸菌的潜在益处:

1. 抑制杂菌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可降低发酵体系的pH值,抑制***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2. 风味贡献:部分乳酸菌能将乳酸转化为乳酸乙酯(清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物质),参与形成酒体的醇厚感和复杂香气。

白酒生产中的乳酸菌是有害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协同发酵:在浓香型、酱香型白酒中,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己酸菌)相互作用,促进窖泥老熟和香味物质生成。

乳酸菌的潜在危害:

1. 产酸过量:过度繁殖会导致体系过酸(pH<3.0),抑制酵母菌活性,降低出酒率,尤其对清香型白酒的纯净口感影响显著。

2. 代谢竞争:与酵母菌争夺碳源(如葡萄糖),可能导致酒精发酵不充分。

白酒生产中的乳酸菌是有害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异味风险:部分菌株可能生成丁酸、乙酸等***性酸类,或产生双乙酰等异味物质(如含量过高时呈现馊饭味)。

4. 粘度问题:代谢产生的多糖类物质可能增加发酵液粘度,影响后续蒸馏效率。

关键控制因素:

  • 菌种选择:人工老窖技术中常选用产酸温和的乳杆菌(如Lactobacillus spp.),避免产酸过强的菌株。
  • 工艺调控
  • 清香型白酒:通过控制入缸温度(≤20℃)、缩短发酵周期(约28天)抑制乳酸菌过度增殖。
  • 浓香型白酒:利用窖泥中乳酸菌与梭菌的共生关系,促进己酸乙酯生成(窖泥pH需维持在5.0-6.5)。
  • 酸度管理:监测发酵醅的酸度变化,通常将总酸控制在1.5-3.0 g/L(以乙酸计),超出时可通过调整用曲量或补料调节。
  • 实证数据参考:

  • 研究显示,浓香型白酒优质窖泥中乳酸菌占比约12%-18%,与梭菌比例1:1.2时己酸合成最佳。
  • 清香型酒醅中乳酸含量超过0.8%时,出酒率下降约15%,乳酸乙酯占比超过总酯30%会导致口感失衡。
  • 乳酸菌是白酒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效果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工艺依赖性。通过定向选育菌种、优化发酵参数(温度、酸度、溶氧)及采用多菌种协同调控技术,可实现乳酸菌的益处最大化,避免负面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需结合酒体风格设计菌群结构,而非简单判定其有害性。

    白酒生产中的乳酸菌是有害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