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酒厂制酒工个人自述总结

我的双手抚过温热的酒醅时,总能感受到某种鲜活的心跳。在酒厂三十载春秋里,我既是酿造者,也是见证者,那些沉睡在窖池里的粮食,在我的掌纹间完成了从谷物到琼浆的蜕变。当酒液顺着竹篾汩汩流淌时,我分明看到无数个晨昏在坛中沉淀,听见微生物在暗处歌唱,这大概就是匠人与时光缔结的契约。

指尖的温度密码

每粒高粱都藏着独特的呼吸节奏。在润粮车间,我练就了"望气知水"的本领——手指探入粮堆的瞬间,水分饱和度会通过颗粒的弹性诉说秘密。盛夏的粮食需要温柔以待,寒冬的原料渴求热烈相拥,这双手的温度计刻度,是三十年来三万次触摸校准的成果。去年新来的大学生用红外线测水仪与我比拼,当他的仪器显示63.2%时,我闭目捻动粮粒:"六分三,该翻堆了。

酒厂制酒工个人自述总结-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窖池里的微生物诗篇

那方青砖窖池是我最沉默的老友。开窖时蒸腾的热气里,四百多种微生物正在完成壮丽的史诗。记得初学时师傅教我"听窖":把耳朵贴在窖泥上,气泡破裂的细响比闹钟更精准。如今我培养的窖泥能析出漂亮的莲花状晶花,新窖区投产时,厂长特意取走一抔老窖泥当作菌种,那捧深褐色的土壤里,栖息着跨越半个世纪的酿酒精灵。

时光淬炼的平衡艺术

勾调室像座光影交错的化学圣殿。去年封坛的基酒在玻璃杯中旋转,折射出琥珀色的年轮。我的味蕾早已进化成精密仪器,0.3秒就能捕捉到丁酸乙酯的跃动。但真正珍贵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某个雨夜突然顿悟的灵感——那年用储存三年的酒头调配新酒,竟复刻出师傅四十年前的手艺,原来时光才是最好的勾调师。

蒸汽中的生命轮回

蒸馏车间终年缭绕着乳白雾气,像座连接天地的庙宇。看着酒液在冷凝器里凝结成珠,总会想起女儿出生的那个清晨。刚接的"头酒"烈得呛人,却饱含着粮食最炽热的魂魄,而尾段酒液里的酸香,恰似老父亲絮叨的叮咛。每次清理酒糟时,我总会留些给厂区后厨酿醋,让这些走完酿酒旅程的粮食,继续滋养人们的餐桌。

酒厂制酒工个人自述总结-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酒香浸润的岁月长河里,我逐渐读懂酿酒的真相:我们从来不是酒的创造者,只是天地馈赠的翻译官。那些精密仪器检测不出的微妙变化,那些数据表格无法呈现的生态平衡,最终都化作杯中的日月星辰。当年轻人带着光谱分析仪走进车间时,我会指着梁上结网的蜘蛛说:"看,它比我更早懂得守候的艺术。"或许这正是传统工艺的迷人之处——用漫长光阴培育直觉,让每个酿酒工都成为会呼吸的活窖池。

酒厂制酒工个人自述总结-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