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假酒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假酒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涉及中国刑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具体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如下:

一、核心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假酒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若假酒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且销售金额≥5万元,可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

  • 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若假酒含工业酒精(甲醇超标)等有毒物质,或足以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可直接入刑,最高可判***。

    2. 《食品安全法》

    假酒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第34条
  • 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掺假掺杂”的食品,违者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或吊销许可证。

  • 第148条
  • 消费者可向假酒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并可主张价款10倍或损失3倍的赔偿金。

    3. 《商标法》

    假酒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第57条
  •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如仿冒茅台、五粮液等品牌)构成侵权,需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4. 《消费者权益保***》

  • 第55条
  • 经营者欺诈(如以假充真)的,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

    二、假酒认定的具体标准

    1. 质量不合格

  • 不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10781《白酒质量要求》、GB 2757《蒸馏酒卫生标准》),如酒精度、总酯等指标不达标。
  • 使用工业酒精(甲醇含量超50mg/100ml)或非法添加剂。
  • 2. 假冒侵权

  •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包装(如仿冒名酒外观),或虚构产地、原料信息。
  • 3. 以次充好

  • 用低端酒勾兑后冒充高端酒(如散装酒灌装成名酒)。
  • 三、***与处罚途径

    1. 消费者***

  • 保留证据(购买凭证、酒样等),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投诉,或通过诉讼索赔。
  • 涉及刑事犯罪的(如甲醇中毒),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 2. 行政责任

  • 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假酒、吊销执照,并处以罚款(货值金额15-30倍)。
  • 3. 刑事责任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销售额量刑,5万-200万对应2年-***。
  •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造成健康损害的可判10年以上至***。
  • 四、案例参考

  • 工业甲醇勾兑案:某作坊用工业酒精制售假酒致多人失明,主犯以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
  • 假冒茅台案:商家灌装低价酒并贴茅台商标,因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商标侵权罪被判刑7年。
  • 建议:若发现假酒,立即停止饮用并保留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商家应严格审核供货方资质(如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避免法律风险。复杂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