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精挥发(主要因素)
密封性不足:酒精(乙醇)的沸点较低(约78℃),若储存容器密封不严(如使用塑料桶、未完全盖紧的瓶口),酒精会缓慢挥发,导致酒精度下降。长期开盖:频繁开盖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加速酒精挥发。2. 二次发酵或微生物活动
残留糖分或酵母:若发酵未彻底完成(如糖分未完全转化为酒精)或蒸馏后未完全灭菌,残留的酵母或杂菌可能在储存中继续活动,消耗部分酒精或产生其他代谢物,导致酒精度变化。污染风险:自酿环境若消毒不彻底,杂菌可能分解酒精,产生酸类物质(如醋酸),降低酒精度。3. 储存条件
温度与光照:高温环境会加速挥发和化学反应,长期光照也可能影响酒体稳定性,间接导致度数变化。4. 酿造工艺问题
蒸馏技术不足:自酿时若蒸馏操作不熟练(如掐头去尾不准确),可能导致初始酒精度不达标,存放后更易因挥发而明显降度。发酵效率低:原料配比、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发酵不完全,初始酒精含量较低。如何避免酒精度降低?
1. 严格密封:使用玻璃瓶或陶瓷坛密封储存,避免塑料容器(易透气)。
2. 阴凉避光:存放在温度稳定(15-25℃)、避光的环境中。
3. 减少开盖:避免频繁接触空气。
4. 充分灭菌:蒸馏后确保器具和容器消毒,防止杂菌污染。
5. 监测初始酒精度:使用酒精计测量蒸馏后的酒精度,确保达到预期(如50度以上)。
注意
若酒精度明显下降伴随异味、浑浊等现象,可能是变质,不建议饮用。自酿白酒需注意食品安全,严格控制工艺和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