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与汉江交汇的腹地,一座酒香萦绕的院落静立了半个多世纪。这里,是洋县秦洋酒业有限公司的根脉所在——从1950年代的国营小厂起步,它如同一棵古树,将传统酿造技艺深扎于朱鹮之乡的沃土,又在岁月流转中抽枝散叶,成长为一家集白酒、黄酒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型酒企。如今,"谢村黄酒"与"秦洋特曲"两大品牌早已走出陕西,成为消费者心中"匠心"与"自然"的代名词。
历史传承:一坛老酒的时光密码
推开秦洋酒业的厂史馆,仿佛踏入时光隧道。1956年的木质酒甑、1980年代的手工曲模、泛黄的工艺手札......这些物件无声诉说着68载坚守。公司至今保留着"冬酿春藏"的古法黄酒工艺,酿酒师们仍遵循着"九酝春酒"的工序,将糯米浸泡、蒸煮、糖化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正是这种对传统的敬畏,让谢村黄酒在2017年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成为活着的非遗。
生态酿造:朱鹮守护者的自然馈赠
如果说历史是根基,那么生态则是灵魂。厂区周边3000亩的生态保护区里,朱鹮掠过稻田的身影与酒厂相映成趣。公司独创"三水循环系统":汉江深层地下水用于酿造,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灌溉有机糯米田,雨水收集系统滋养着厂区绿植。这种"闭环生态"理念,使得秦洋成为西北首家通过清洁生产认证的酒企,其糯米种植基地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产品矩阵:传统与创新的味觉对话
走进研发中心,传统陶缸与现代不锈钢罐和谐共处。在保持"清雅型"白酒特色的公司推出桂花黄酒、低度起泡黄酒等创新产品。最具突破性的当属"汉桂"系列,将汉中千年古桂的花香融入酒体,上市首年即创下2000万元销售额。目前产品线已形成"高端文化酒+大众消费酒+健康养生酒"的三维格局,覆盖20余个省份。
文化赋能:让老手艺讲新故事
酒瓶上的朱鹮浮雕、厂区里的酿酒体验馆、抖音上的"开甑节"直播......秦洋深谙文化传播之道。2023年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名推出的"鎏金铜蚕"纪念酒,将汉代出土文物与酒器设计结合,单日预售突破5000套。更令人称道的是"乡村酒肆"计划,在30个乡镇设立文化体验店,让游客亲手参与制曲、封坛,带动周边旅游收入增长40%。
未来愿景:酿一杯可持续的未来
站在新建的智能化酿造车间前,董事长肖玉祥描绘着蓝图:投资1.2亿元的万吨黄酒技改项目即将投产,生物提取技术实验室正研发黄酒面膜等衍生产品。但最动人的承诺藏在《生态酿酒***》里——承诺2030年实现碳中和,用每一滴酒守护朱鹮栖息的蓝天碧水。这或许正是秦洋酒业最醇厚的味道:既有历史的深沉,又饱含对未来的温柔期许。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酒企,洋县秦洋酒业用一甲子时光酿出了独特的发展哲学:它像传统匠人般执着于工艺传承,又如创新者般拥抱变革;既在市场竞争中开疆拓土,又在生态保护中默默耕耘。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快"与"变",这家秦岭脚下的酒企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品牌生命力,在于让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土地的记忆,让每一次发展都浸润着对自然的敬意。这或许就是中国酒文化绵延千年的秘密,也是秦洋酒业献给时代的一坛岁月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