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及“How is a 20-yuan bottle of baijiu made?”时,答案的核心在于原料与工艺的平衡。这类低价白酒通常由食用酒精、水、香精及少量粮食酿造基酒混合而成,通过现代液态法快速生产,成本控制是其关键。
原料成本:食用酒精为主
20元价位的白酒,原料中粮食占比极低。为压缩成本,酒厂多采用食用酒精(由薯类、糖蜜等非粮作物发酵蒸馏而成)作为基酒主体,占比可达80%以上。这种酒精成本仅为纯粮固态酿造酒的1/5,但缺乏传统白酒的复杂风味,需依赖后期添加酯类香精调味。
生产工艺:液态法主导
与动辄千元的高端白酒不同,低价酒普遍采用液态法工艺。原料经粉碎后直接加水发酵,再通过蒸馏塔快速提取酒精,全程机械化操作,7-10天即可完成生产。相比之下,传统固态发酵需耗时数月,人力与仓储成本高昂,低价酒厂往往选择“效率优先”。
品牌定位:瞄准下沉市场
这类白酒常被定位为“百姓口粮酒”。酒厂通过简化包装(如使用回收玻璃瓶)、减少广告投放,将终端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它们的销售渠道集中于乡镇便利店、农村集市,主打“实惠解瘾”功能,消费者对品质期待较低,更看重价格与酒精含量的性价比。
市场策略:渠道为王
低价白酒的利润空间薄如刀片,酒厂需依赖庞大的销量维持生存。为此,它们常与地区经销商深度绑定,以“买十箱赠一箱”等方式***囤货,甚至推出塑料桶装散酒进一步压缩成本。部分品牌还会模仿名酒包装设计,利用信息差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消费建议:如何辨别品质
若用英语向外国朋友解释这类白酒,可强调“Flavor-enhanced alcohol drink”(调味酒精饮料)与“Grain-fermented baijiu”(纯粮发酵白酒)的本质区别。消费者可通过摇晃酒瓶观察酒花持续时间(纯粮酒酒花更持久),或查看产品标准号(液态法为GB/T20821)来初步判断成分。
价格背后的取舍逻辑
20元白酒的本质,是工业化生产对传统酿造逻辑的颠覆。它用香精与酒精复刻了白酒的“形”,却难以承载粮食发酵的“魂”。了解其成分与工艺,并非为了否定低价产品的存在价值,而是帮助消费者在“成本”与“品质”之间,做出更清醒的选择。正如那句英文谚语:“You get what you pay for.”(一分钱一分货)——无论是品酒还是生活,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