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气(Aroma & Bouquet)
层次感:优质酒的香气复杂且有层次,能呈现出原料、发酵、陈酿等多阶段的香味(如果香、花香、香料、橡木桶等)。纯净度:香气应自然协调,无刺鼻的酒精味或杂味(如霉味、硫化物异味)。典型性:符合该酒类的风格特征(如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突出,葡萄酒中赤霞珠的黑醋栗香气)。2. 口感(Palate)
结构感:酒体需饱满且有骨架,酸度、甜度、单宁(针对葡萄酒)、酒精度等要素相互支撑。复杂度:入口后能感受到多种风味在口腔中展开,而非单一单调。顺滑度:优质酒通常口感柔顺,无粗糙的酒精灼烧感或苦涩感(特殊风格除外,如烟熏泥煤威士忌)。3. 平衡度(Balance)
要素协调:甜、酸、苦、酒精、单宁等成分需和谐统一,无某一项过于突兀或缺失。风味融合:香气与口感一致,例如闻到的果香在品尝时能对应呈现,而非分离脱节。4. 余味(Finish)
长度:咽下后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通常品质越高(优质葡萄酒或威士忌余味可达数十秒)。愉悦感:余味应干净舒适,无令人不快的苦味或酸涩残留。补充考量因素(辅助标准)
陈年潜力:顶级酒往往随时间发展出更复杂的风味(如名庄葡萄酒、高端白酒)。工艺与原料:传统工艺(如固态发酵白酒)、优质原料(如特定产区的葡萄)是品质基础。典型性与独特性:既符合品类特征,又有酿酒师的个性表达。小贴士
不同酒类侧重点略有差异:
白酒:更重香气的纯正与窖香浓郁度。葡萄酒:强调酸度与单宁的平衡。威士忌:泥煤、烟熏等风味的层次是关键。建议通过对比品鉴(如同时品尝不同价位的同类酒)来训练感官,逐步掌握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