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现象(可逆性浑浊)
1. 低温环境导致
当白酒处于低温环境(通常低于10℃)时,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等)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形成白色絮状物或结晶。这种现象被称为“可逆性浑浊”,温度回升至常温(10℃以上)后,絮状物会逐渐溶解,酒体恢复透明。
2. 纯粮酒的标志
这类絮状物多见于纯粮酿造的白酒,因为粮食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酯类物质是香气的主要来源。而酒精勾兑酒因缺乏这些成分,低温下不会析出絮状物。
二、异常现象(不可逆浑浊或变质)
1. 非低温环境下的絮状物
若白酒在常温或较高温度下出现絮状物,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2. 储存不当
密封不良、阳光直射或使用塑料容器储存,可能导致酒体氧化或溶解容器杂质,形成不可逆的浑浊。
处理方法
国家标准与鉴别
根据国家浓香型白酒标准(GB/10781.1-2006),低温环境下允许出现絮状物,但常温下酒体应恢复透明。可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酒质:
白酒中的白色絮状物在低温下属于正常现象,且可能为纯粮酒的标志;但若常温下持续存在或伴随异味,则需警惕酒质问题。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避光、恒温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