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乙醇)的沸点较低(约78°C),即使在常温下也会缓慢挥发。若酒坛密封不严,酒精会逐渐散失,导致酒精度下降。酒精不仅是酒体的核心成分,还承担着“骨架”作用,其减少会直接削弱酒的醇厚感和辛辣感,使口感显得寡淡。
2. 香味物质流失
酒中的酯类、醇类等挥发性香味物质(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容易随酒精一同挥发。这些物质赋予酒独特的香气和层次感,它们的流失会导致酒的香气减弱,口感变得单调。
3. 氧化反应
虽然少量氧化可能促进酒的老熟(如部分酯化反应),但过度接触氧气会导致乙醇氧化生成乙醛、乙酸等物质,使酒味变得***或酸涩。长期氧化还可能破坏原有风味平衡,使酒体“松散”,口感淡薄。
4. 微生物污染风险
密封不严可能引入空气中的醋酸菌等微生物,将乙醇转化为乙酸(即变酸)。虽然这更多表现为变酸而非变淡,但若同时伴随酒精挥发,酒体可能呈现酸味与寡淡并存的复杂劣变。
5. 环境因素加速变质
高温、光照等环境因素会加速挥发和氧化过程。例如,高温环境会显著增加酒精和香味物质的逸出速度,进一步加剧口味变淡。
总结:散酒长期封存不严,核心风味物质(酒精、酯类等)的流失是导致口味变淡的主因,辅以氧化和微生物作用的负面影响。建议将酒储存在阴凉避光处,并确保容器严格密封,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