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为何酱香型白酒一路高歌

酱香型白酒近年来在中国白酒市场中异军突起,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其发展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消费趋势、工艺特性、市场策略及行业生态等角度分析其高歌猛进的原因:

一、消费升级与健康理念的驱动

1. 品质与健康属性受认可

为何酱香型白酒一路高歌-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酱香型白酒采用固态法传统工艺,经历“12987”酿造周期(1年生产、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5年以上窖藏,酒体中的有害物质挥发更彻底,酸类物质和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被认为更健康。随着消费者“喝少点、喝好点”观念普及,酱酒的品质优势成为其增长的核心动力。

2. 口感与收藏价值的双重吸引力

酱香酒具有“酱香、焦香、糊香”的复合香气,入口醇厚且空杯留香持久,符合消费升级后对复杂风味的追求。其稀缺性和陈年潜力(如茅台老酒价格10年涨7倍)吸引了投资收藏市场。

为何酱香型白酒一路高歌-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茅台引领与行业格局优化

1. 茅台的标杆效应

贵州茅台作为行业龙头,2023年营收超千亿元,其品牌价值、工艺标准和文化营销为酱酒品类树立了高端形象,带动习酒、郎酒等品牌共同扩张。例如,习酒窖藏1988系列和郎酒红花郎通过次高端价格带布局实现快速增长。

2. 阶梯化竞争格局形成

为何酱香型白酒一路高歌-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行业呈现“一超(茅台)两雄(习酒、郎酒)多强(国台、珍酒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和品牌建设抢占市场。2023年酱酒销售收入2300亿元,占白酒总规模的31%,头部品牌贡献了主要增量。

三、市场策略与价格带渗透

1. 次高端价位段的成功卡位

300-600元价格带成为酱酒主战场,覆盖商务宴请和大众宴席场景。该价位段兼具品牌溢价与消费普及性,2022年次高端市场规模达128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800亿元。例如,茅台1935和习酒圆习酒通过精准定位次高端实现快速放量。

2. 大众酱酒的蓝海开拓

100-300元价格带瞄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年轻群体,茅台台源酒、郎牌郎酒等产品通过电商和下沉渠道渗透,填补中低端市场空白。这一策略既消化了新增产能(2024年酱酒产能进入释放期),也扩大了消费群体。

四、工艺壁垒与产区稀缺性

1. 独特的地理与原料优势

茅台镇核心产区的气候、微生物环境及“红缨子糯高粱”不可***,其高粱皮厚、耐蒸煮的特性支撑了“九次蒸煮”的工艺需求。这种地域稀缺性强化了酱酒的品类护城河。

2. 标准化与政策支持

2011年《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规范了生产工艺,2025年行业预计进入品牌竞争期,劣质贴牌产品逐步出清,品质成为竞争核心。通过产区保护和技术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消费场景与文化传播

1. 社交与投资属性叠加

酱酒在商务宴请中占比56%,兼具身份象征与社交货币功能。老酒市场的崛起(2025年规模将达1500-2000亿元)进一步拉动高端需求。

2. 年轻化与国际化趋势

25-29岁消费者中52%选择酱酒,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如茅台冰淇淋)和数字营销(“i茅台”APP)吸引年轻群体。酱酒随中国文化出海,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酱香型白酒的高增长是品质升级、品牌引领、工艺壁垒和消费场景拓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行业从品类扩张转向品牌竞争,头部企业将进一步通过技术迭代、渠道优化和文化输出巩固优势,而中小品牌需在差异化与品质提升中寻找生存空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