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户在推销散装白酒时表示“有人送了”,这通常是一种委婉拒绝或真实情况的表达。以下分场景的应对策略及话术,既能维护客户关系,又能为未来合作留余地:
一、判断客户类型,针对性回应
1. 个人消费者(自饮/家庭用)
潜在心理:可能对价格敏感,或对现有赠酒品质存疑。
回应方向:强调性价比与差异化体验。
话术示例:
“您朋友送的酒一定不错!不过咱们家的散装酒是窖藏5年的纯粮酿造,没有勾兑,很多老客户都说喝完不上头。您要不要带一小瓶尝尝对比?就当多个选择,下次需要时心里更有数啦!”
策略:提供小样试用,降低决策门槛,用品质建立信任。
2. 企业/商户客户(宴请、礼品用途)
潜在心理:可能已有固定供应商,或对定制化有潜在需求。
回应方向:突出批量采购优势和定制服务。
话术示例:
“看来您人缘真好呀!不过咱们的散装酒支持定制封坛标签,还能按您的预算调配口感,很多企业用来做活动伴手礼既独特又显诚意。您下次有这类需求时,不妨给我个机会给您方案参考?”
策略:植入定制化卖点,为后续合作铺垫。
二、化解拒绝的四大技巧
1. 借力打力,转移焦点
话术:
“有人送酒说明您值得信赖!其实很多客户一开始也这么说,但后来发现咱们的酒性价比高,回购率特别高。比如张总上次宴客用了我们的酒,回头就把供应商换成我们了,您猜为什么?——因为每斤便宜15元,口感还不输品牌酒!”
效果:用第三方案例暗示“替换成本”,引发好奇。
2. 场景化提问,挖掘需求
话术:
“您收到的酒是准备用在什么场合呀?如果是宴请重要客人,咱们的陶坛原浆酒开封时酒香四溢,特别有仪式感;要是日常聚会,我们还有10斤装的经济款,喝不完能封存三年不跑味。”
效果:将话题从“已有酒”转向“适用场景”,打开新需求缺口。
3. 反常识价值塑造
话术:
“其实懂酒的行家都会备两种酒——应酬时用包装酒撑场面,自己人喝就用散装好酒。像我们的老客户王书记就说,散酒就像家里做饭,真材实料才喝得安心。”
效果:用类比打破“散装=低端”的刻板印象,重塑消费认知。
4. 埋下钩子,预留入口
话术:
“您这会儿不缺酒太正常了!这样吧,我加您个微信,月底我们搞封坛节,头道酒浆免费品鉴,您带朋友来尝尝鲜就当玩了。万一喝好了,您年底送礼也多一个杀手锏不是?”
效果:以活动邀约淡化推销感,用“稀缺体验”创造接触机会。
三、高阶策略:反向锁定长期关系
适用场景:客户明确表示暂时不需要。
话术:
“您看这样行不——我把不同香型的酒版样品和价目表放您这儿,下次您朋友送酒时,您悄悄对比下。要是咱们的酒更醇更实惠,您就当多个秘密武器;要是比不上,您直接告诉我差在哪,我帮您找更合适的货源!”
策略:
四、关键原则
1. 避谈竞争,专注增值:不贬低他人赠酒,强调“多一种选择总有好处”。
2. 数据化说服:如“窖藏1800天”“客户复购率87%”,增强可信度。
3. 留台阶式收尾:无论当场是否成交,最后补充“您有需要随时招呼,我手机24小时开机,就算咨询也欢迎!”保持友好边界感。
通过以上策略,既能化解当下拒绝,又能将一次看似失败的推销转化为长期关系的起点。关键在于跳出“卖产品”思维,转而经营“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