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价格管控措施

一、监管层面

1. 价格监测与反垄断执法

  • 《价格法》执行:市场监管部门监测白酒价格异常波动,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例如2023年对部分酒企经销商高价炒作“生肖酒”的处罚案例。
  • 反垄断审查:重点监管头部企业通过控量、限定渠道最低价等行为。2019年茅台因实施“限价令”被罚2.47亿元,成为行业警示案例。
  • 2. 税收调节机制

    白酒价格管控措施-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白酒消费税实行从价(20%)+从量(0.5元/500ml)复合计征,高端酒税负可达出厂价30%以上。2021年《消费税法》修订草案中曾讨论提高超高端酒税率。
  • 地方财政依赖差异:仁怀市(茅台)60%税收来自白酒,与四川宜宾(五粮液)形成区域性价格管控博弈。
  • 3. 特殊时期干预

  • 重大节庆前约谈酒企保障供应,如2023年春节前市场监管总局对20家酒企进行价格告诫。
  • 疫情期间对酒精消毒产品实施临时价格管制,影响低端白酒原料供应。
  • 二、行业调控手段

    1. 头部企业控量策略

  • 茅台通过“拆箱令”(2021年)和i茅台平台直营化(直销占比从2020年14%提升至2023年45%),终端价从3000+元回落至2700元左右。
  • 五粮液实行“配额制”,第八代普五经销商配额缩减30%,批价从2020年890元升至2023年960元。
  • 2. 渠道深度改革

    白酒价格管控措施-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洋河推行“一商为主,多商配衬”模式,砍掉5,000余家经销商,终端价管控效率提升20%。
  • 数字化溯源系统:泸州老窖2022年上线区块链防伪系统,窜货投诉下降40%。
  • 3. 产品矩阵分层

  • 剑南春通过“水晶剑”(400元价位)占营收80%的策略稳固基本盘,2023年推出3,000元级“南极之心”试水超高端,避免主产品提价压力。
  • 三、市场调节机制

    1. 消费分级倒逼定价

  • 2023年白酒产量同比下降10%,但200元以下市场萎缩25%,300-800元次高端增长18%,企业被迫优化价格带布局。
  • 年轻群体“轻饮酒”趋势促使江小白等品牌推出99元/瓶的小规格产品。
  • 2. 资本市场监管

    白酒价格管控措施-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严控酒企IPO,2022年以来无新增白酒上市公司,限制酒企通过资本市场放大提价预期。
  • 3. 原材料成本传导

  • 高粱价格从2020年2,800元/吨涨至2023年4,200元/吨,酱酒生产成本增加15%,但头部企业通过3-5年基酒储备平滑价格波动。
  • 四、特殊领域管控

    1. 公务消费红线

    中央机关白酒采购价严格执行500元/瓶上限,倒逼企业开发专供型号,如汾酒2023年推出政务版青花20(零售价798元,采购价498元)。

    2. 老酒交易规范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陈年白酒鉴定标准》,阿里拍卖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估,2023年老酒拍卖均价回落12%,遏制价格虚高。

    五、未来趋势研判

    1. 数字人民币应用

    茅台试点数字人民币结算,实现从生产到零售的全链路资金监管,预计可降低20%渠道加价空间。

    2. 碳税影响

    白酒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预期增强,年产1万千升酒企或增加300-500万元/年成本,可能加速中小企业出清。

    3. 国际规则接轨

    RCEP框架下进口澳大利亚大麦关税取消,降低啤酒成本间接影响白酒替代效应,或抑制低端白酒提价空间。

    这些措施体现了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管控逻辑,既要防止资本无序炒作,又要保持合理市场竞争,在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