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茅台酒扫码领红包"的传闻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有人晒出百元现金到账截图,也有人质疑这是新型诈骗套路。这个打着茅台旗号的扫码活动,究竟是品牌回馈消费者的诚意之举,还是不法分子设计的甜蜜陷阱?让我们拨开迷雾,还原真相。
官方活动的真伪之辨
贵州茅台集团确实在特定时间段开展过"智慧茅台"扫码溯源活动。通过扫描瓶盖内的专用二维码,消费者可参与积分兑换、产品溯源等官方服务。但需要明确的是,茅台从未直接设置扫码领现金红包的奖励机制。那些声称"扫码即得现金"的弹窗广告,往往将用户导向第三方平台,存在明显的商业诱导和隐私泄露风险。
参与方式的正规路径
正规茅台防伪系统需要三个步骤配合验证:首先刮开瓶盖防伪涂层获取16位追溯码,接着使用官方"茅台防伪溯源系统"APP扫描瓶身RFID芯片,最后在茅台云商平***成信息核验。整个流程均通过茅台自有平***成,不会跳转至陌生网页,更不会要求填写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虚假活动的识别技巧
假冒扫码页面通常具有三个特征:扫码入口隐蔽难寻、跳转界面粗糙简陋、奖励机制夸张诱人。真正的茅台防伪码印刷在瓶盖内侧,需要破坏性开启才能获取,而伪造二维码往往直接粘贴在瓶身。当遇到"百分百中奖""立即提现"等话术时,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
用户反馈的镜像观察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茅台扫码"相关的投诉中,85%涉及虚假红包诈骗。消费者王先生描述,扫码后进入抽奖转盘,支付29.9元运费领取"千元手表",最终收到价值不足10元的劣质产品。这类骗局往往利用茅台品牌公信力,通过层层诱导实施小额诈骗。
品牌价值的守护之战
茅台集团法务部负责人表示,每季度协助公安机关打掉3-5个仿冒扫码诈骗团伙。这些灰色产业链通过回收酒瓶、伪造包装、搭建山寨网站形成闭环,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损害品牌形象。2023年开展的"雷霆打假行动"中,仅贵州一地就查获假冒二维码标签12万枚。
法律风险的边界警示
最高人民***典型案例显示,参与制售假冒茅台二维码可能触犯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量刑标准根据非法经营数额从三年以下到七年以上不等。消费者若明知是虚假活动仍参与传播,也可能因帮助络犯罪活动承担连带责任。
在这个扫码即时代的消费环境中,茅台酒瓶里的"红包诱惑"恰似一面照妖镜,既照见品牌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也映射出投机者利用信息差牟利的丑态。消费者应当牢记:防伪码是产品的身份证,不是财富的密码箱。只有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使用官方平台验证,才能守住钱包安全,品味真正的酱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