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中医认为白酒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白酒的认识主要基于其性味、归经及药理特性,并结合传统实践经验。以下是中医理论中白酒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中医理论中的白酒特性

1. 性味归经

中医认为白酒的功效和作用-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性味:辛、甘、大热,味辛能散,性热驱寒。
  • 归经:归心、肝、肺、胃经,可作用于多个脏腑。
  • 2. 药理作用

  • 通行气血:辛散之力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滞血瘀。
  • 温通经络:热性可驱散寒邪,改善寒凝引起的疼痛。
  • 引药上行:作为药引,助药力快速到达全身(尤其药酒)。
  • 二、传统功效与应用

    1. 散寒除湿

  •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如冬季受寒后少量饮用或外擦关节。
  • 2.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白酒的功效和作用-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改善血瘀导致的痛经、跌打损伤(常配伍药材泡制药酒)。
  • 3. 提振阳气

  • 短暂缓解阳虚畏寒、疲劳,但不可长期依赖。
  • 4. 助药行散

  • 中药方剂中常用黄酒或白酒增强药效,如“当归四逆汤”加酒煎服。
  • 5. 外用消毒

    中医认为白酒的功效和作用-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古代用高度白酒外敷伤口或擦拭皮肤以杀菌(现代已被更有效消毒剂替代)。
  • 三、经典文献参考

  • 《本草纲目》:“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 《黄帝内经》:“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强调其性烈而走窜。
  • 四、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 湿热体质(口苦、舌苔黄腻)、肝病、胃溃疡、高血压患者。
  • 孕妇、儿童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 2. 现代医学警示

  • 过量饮酒损伤肝脏、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增加癌症风险。
  • 中医“适量”指每日不超过15-30毫升(根据个体差异调整)。
  • 3. 药酒配伍原则

  • 需辨证选用药材(如气虚用人参,血虚用当归),避免盲目泡制。
  • 五、总结

    中医认为白酒在适量使用对症的前提下,可发挥散寒、活血、助药效的作用,但始终强调“中病即止”,不可作为养生常规。现代人更需结合自身体质,避免将传统理论与过量饮酒混为一谈。

    如需通过酒类调理身体,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低度药酒(如黄酒泡制),而非直接饮用高浓度白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