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三低三多一少”是描述中国传统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的术语,主要概括了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以下是具体解释:
一、三高
1. 高温制曲
制曲温度可达60℃以上,促进耐高温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的生长,产生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
2. 高温堆积发酵
原料在堆积过程中温度升至50℃左右,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群落,促进糖化与香气成分的生成。
3. 高温馏酒
蒸馏时接酒温度较高(约35-40℃),有利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同时排除低沸点杂质。
二、三低
1. 低水分
发酵时控制原料含水量较低(如高粱的润粮水分约40%-50%),利于微生物缓慢作用,积累风味物质。
2. 低糖化率
采用固态发酵,淀粉糖化不完全,延长发酵周期,促进醇类、酯类等复杂成分的形成。
3. 低出酒率
酱香型白酒出酒率通常较低(约20%-30%),因多轮次取酒且仅选取优质酒段,舍弃头尾酒。
三、三多
1. 多轮次发酵
一年内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如茅台工艺),充分提取原料精华。
2. 多菌种协同
开放式发酵中,环境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数千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形成复杂风味。
3. 多层级取酒
不同轮次、不同浓度的酒液分级储存,后期勾调时层次更丰富。
四、一少
辅料用量少
酱香型白酒酿造中仅使用少量谷壳(约5%-10%)作为疏松剂,突出纯粮发酵的醇厚感,避免杂味干扰。
应用场景
这一工艺体系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最为典型,其复杂工艺和长周期(如“12987”工艺)确保了酒体层次丰富、回味悠长。不同香型白酒(如浓香、清香)的工艺参数会有所差异,但“三高三低三多一少”精准概括了酱香酒的核心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