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针对酿酒加工小作坊的新政策,主要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促进小微企业的合法化经营。以下是政策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1. 生产许可证(SC编码)替代QS
政策调整:2018年起,原有的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被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取代,所有食品生产单位(包括小作坊)需申请SC编码。意义:统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强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2. 小作坊登记管理制度
登记要求:酿酒小作坊需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原食药监)申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取代以往的简易审批。条件:需符合生产场所卫生标准、工艺流程规范、原材料可追溯等要求。简化流程:部分地区试点“一窗受理”,减少审批时间。3. 环保与安全生产要求
环保审批:新增对酿酒废水、废渣处理的环保评估要求,需办理排污许可或环评备案。安全生产:酒精属于易燃品,小作坊需符合消防和安全生产标准。4. 产品质量标准
标签规范:酒类产品需标注SC编码、原料、酒精度、生产日期等信息。禁止勾兑:政策明确禁止小作坊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必须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5. 税收与补贴
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减免。地方补贴:部分地区对合规化改造的小作坊提供设备补贴或低息贷款。6. 禁止性规定
小作坊不得生产蒸馏酒(如白酒)以外的酒类(如啤酒、葡萄酒需特殊许可)。禁止跨地区销售(仅限本地流通),不得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外地。政策目的
食品安全:通过严格登记和监管,减少小作坊的卫生风险。行业规范: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酿酒工艺升级。合法化路径:为家庭式、小微酿酒企业提供合规经营渠道。注意事项
地区差异:各省实施细则不同(如四川、贵州等酿酒大省可能放宽传统工艺限制)。动态更新:环保和消防要求可能随地方政策调整,需定期咨询当地监管部门。建议计划的酿酒小作坊主直接联系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环保局,获取最新清单和流程指南,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