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固态酿造法是中国传统白酒生产的核心工艺,其特点是原料在固态状态下进行糖化、发酵和蒸馏,整个过程依赖自然微生物群落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不同香型的白酒在固态酿造法上各有特色,以下是主要类型及工艺特点:
一、按香型分类的固态酿造法
1. 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泸州老窖)
工艺核心: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关键步骤:泥窖发酵:使用陈年老窖(窖泥富含微生物),发酵周期约60-90天。混蒸混烧:原料(高粱)与酒醅混合蒸煮和蒸馏,同时完成蒸粮和取酒。续糟工艺:每次蒸馏后保留部分酒糟(母糟),与新粮混合循环发酵,形成独特风味。2. 酱香型白酒(如茅台)
工艺核心:高温制曲、石窖发酵、多轮次堆积。关键步骤:“12987”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高温堆积:酒醅堆积发酵(50-65℃),促进产香微生物活动。石窖发酵:用条石砌窖,避免窖泥对风味的影响,发酵周期约30天/轮次。3. 清香型白酒(如汾酒)
工艺核心:地缸发酵,清蒸清烧。关键步骤:地缸隔离:陶缸埋入地下,避免杂菌污染,保持酒体纯净。清蒸工艺:原料单独蒸煮,酒醅单独蒸馏,追求“一清到底”的清爽口感。低温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周期约28天。4. 凤香型白酒(如西凤酒)
工艺核心:新泥窖短期发酵,酒海储存。关键步骤:老六甑工艺:分层取醅,分层蒸馏。每年换新窖泥:避免窖泥老化影响风味,发酵周期12-14天。酒海陈酿:用藤条编织、糊以麻纸的“酒海”贮存,赋予独特蜜香。5. 兼香型白酒(如白云边)
工艺核心:融合酱香与浓香工艺。关键步骤:多轮次发酵:前期高温堆积(酱香工艺),后期泥窖续糟(浓香工艺)。分型贮存:不同轮次酒分开储存,后期勾调。6. 芝麻香型白酒(如景芝)
工艺核心:高温大曲+麸曲结合。关键步骤:高温培菌:原料焙炒产生焦香,类似芝麻香气。砖窖发酵:泥底砖窖,发酵周期30-45天。7. 董香型(药香型)(如董酒)
工艺核心:大小曲并用,加入中草药。关键步骤:百草入曲:大曲中加入130多种中草药,小曲加入90多种。双醅串蒸:小曲酒醅与大曲香醅串蒸取酒。二、固态法的通用工艺步骤
1. 制曲:
大曲:小麦、大麦等制成砖曲(如酱香型高温大曲)。小曲:米粉或米糠加入草药制成(如米香型)。麸曲:以麸皮为原料,用于部分香型(如芝麻香型)。2. 原料处理:
高粱等谷物粉碎后蒸煮糊化,摊晾拌曲。3. 固态发酵:
糖化与发酵同步进行,温度、湿度由自然环境或人工调控。4. 蒸馏:
传统甑桶蒸馏,“缓火蒸酒,大火蒸粮”,掐头去尾取中段酒。5. 贮存与勾调:
陶坛或酒海贮存数年,不同轮次酒勾兑形成最终风味。三、固态法的核心优势
风味复杂:自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赋予酒体丰富层次。工艺传承:依赖经验与季节变化(如茅台“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地域特色:窖池材质(泥窖、石窖、地缸)和气候条件形成独特风格。总结
固态酿造法是中国白酒的瑰宝,不同香型的工艺差异主要体现在窖池类型、用曲方式、发酵周期及蒸馏技术上。从浓香型的“千年老窖”到酱香型的“四高工艺”(高温制曲、堆积、发酵、馏酒),每一类白酒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微生物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