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小曲酒生产常用的糖化发酵剂有哪些

小曲酒生产中常用的糖化发酵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在糖化(将淀粉转化为糖)和发酵(将糖转化为酒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1. 传统小曲(酒药)

  • 成分:以米粉或米糠为主要原料,添加中草药(如辣蓼草、桂叶、陈皮等)和曲母(老曲粉)制成。
  • 微生物
  • 根霉:核心糖化菌,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 酵母菌:负责酒精发酵,将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 其他可能菌种:毛霉、米曲霉等(根据配方不同有所差异)。
  • 特点:兼具糖化与发酵功能(“双边发酵”),中草药可抑制杂菌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 2. 纯种培养的糖化发酵剂

  • 散曲(强化曲):通过分离纯化根霉、酵母等菌种,工业化培养后制成。例如:
  • 根霉菌制剂:如Q303、AS3.851等菌株,高效糖化。
  • 活性干酵母:如安琪酵母等,增强发酵效率。
  • 特点:微生物种类单一但活性高,生产可控性强,常用于现代规模化生产。
  • 3. 复合酶制剂

  • 辅助糖化剂:如α-淀粉酶、葡萄糖苷酶等,可加速淀粉分解,与传统小曲配合使用。
  • 特点:提升糖化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多用于工艺改良。
  • 4. 区域特色变体

  • 药小曲:如广西桂林三花酒所用小曲,含辣蓼草、香草等数十种草药。
  • 无药小曲:不添加中草药,依赖纯微生物培养(如厦门白曲)。
  • 5. 其他辅助发酵剂

  • 大曲/麸曲混合使用:少数工艺中可能与大曲结合以丰富风味,但小曲仍是主导。
  • 传统小曲以天然微生物群落为核心,而现代工艺多采用纯种菌种强化,两者均旨在高效实现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的平衡。不同地区和酒厂可能根据传统配方或生产需求调整糖化发酵剂的组合,以形成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小曲酒生产常用的糖化发酵剂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曲酒生产常用的糖化发酵剂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