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技术演变与社会文化紧密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酒文明体系。以下为简要分期概述:

1. 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原始发酵的萌芽

  • 约9000年前:河南贾湖遗址考古发现酒类残留物,证实中国最早的酒由稻米、蜂蜜和水果混合发酵而成,体现原始自然发酵工艺。
  • 夏商时期:人工制曲(“曲蘖”)技术出现。商代甲骨文记载“鬯酒”(黑黍香酒),用于祭祀;商朝贵族墓葬中大量酒器(爵、尊等)印证酿酒规模化。
  • 周代:《礼记·月令》系统总结酿酒六要素(秫稻必齐、曲蘖必时等),确立早期工艺规范;《诗经》中“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反映谷物酒的普及。
  • 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制曲技术的突破

  • 汉代:曲种多样化,“饼曲”替代散曲,提升糖化效率。河北刘胜墓出土33种酒类,长沙马王堆汉墓酒器残留米酒、药酒,体现酒类分化。
  •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9种制曲法及40余种酿酒工艺,提出“曲势”概念(微生物活性控制),奠定固态发酵理论基础。北方黄酒(黍米)与南方米酒(稻米)工艺分野。
  • 3. 唐宋时期:黄酒鼎盛与蒸馏酒初现

  • 唐代:红曲霉应用(《北山酒经》),酒色风味革新;长安“酒坊”遍布,诗酒文化兴盛(如李白“斗酒诗百篇”)。
  • 宋代:官营酒坊(如杭州“碧香库”)推动技术标准化;《北山酒经》详述“煮酒”灭菌法,延长保质期。蒸馏酒雏形出现:考古发现江西进贤元代蒸馏器,结合文献推测唐宋已有“烧酒”,但未普及。
  • 4. 元明清:白酒工艺的崛起

  • 元代:中亚蒸馏技术传入,结合本土曲药,发展出“固态蒸馏法”。烧酒(白酒)因耐储、便携,渐在北方流行,但黄酒仍居主流。
  • 明代:高粱成为白酒主料,《天工开物》记载“丹曲”工艺;山西汾酒、四川浓香酒初具流派特征。
  • 清代:窖池发酵成熟(如泸州老窖1573古窖池群),形成酱香、浓香、清香等香型体系;黄酒出现“绍兴酒”品牌化趋势。
  • 5. 近现代:科技革新与多元发展

  • 20世纪:微生物学推动纯种制曲;机械化生产替代传统作坊。茅台1915年巴拿马获奖标志白酒国际化开端。
  • 当代:融合生物工程、风味科学,开发低度酒、养生酒;葡萄酒、啤酒工业崛起,形成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并行的多元格局。
  • 文化与社会意义

  • 礼制载体:从商周祭祀到现代宴饮,酒始终是礼仪纽带。
  • 经济支柱:汉代“酒榷”专卖、唐宋“酒税”均为财政重要来源。
  • 艺术灵感:陶渊明、苏轼等文人以酒入诗,书画、戏曲中酒意象丰富。
  • 中国酿酒史不仅是一部技术改良史,更折射出农业结构、地域风俗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层脉络。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简述-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简述-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