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兼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它生在粮食与曲药的缠绵里,长在泥窖与陶坛的怀抱中,最终以醇厚又灵动的身姿立于舌尖——这便是兼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中的"调和派",它既不像浓香般炽烈直白,也不似酱香般深邃厚重,而是将两种香型工艺巧妙相融,在阴阳调和间创造出"一酒多香"的独特韵味。这坛穿行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美酒,正以匠人之手谱写自然造化的诗篇。

粮谷选配的智慧

酿酒的灵魂始于五谷的选择。高粱挺着绛紫色的腰杆率先登场,其皮厚粒硬的特质恰似天生为酿酒而生;糯米裹着晶莹的玉衣紧随其后,用绵软质地铺垫酒体的骨架;小麦、玉米等杂粮如调色盘上的颜料,为后续的香型融合埋下伏笔。酿酒师如同水墨***,根据当年粮食品质调整配比,让不同淀粉含量的谷物在甑锅里奏响糖化的序曲。这看似粗犷的粮堆里,藏着决定酒体平衡的精密算式。

兼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曲共酵的协奏

当高温大曲与中温大曲在曲房相遇,一场微生物的世纪对话就此展开。高温曲像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携带着耐热的嗜热芽孢杆菌,在60℃的曲块里酝酿酱香的深邃;中温曲则似朝气蓬勃的少年,以醋酸菌、乳酸菌等中温菌群孕育浓香的奔放。两种曲药在窖池中相拥而舞,让大曲的焦香与小曲的果香在时光里交织,如同交响乐团中大小提琴的共鸣,谱写出层次丰富的香型变奏曲。

分段发酵的玄机

发酵池中的乾坤暗藏酿酒师的绝技。前30天采用酱香工艺的"阴阳窖":窖底用黄泥密封保持高温,让菌群在缺氧环境下分解芳香物质;窖顶则开放透气,促进酯类物质的生成。待酒醅完成首轮蜕变后,匠人们又切换至浓香工艺的"续糟发酵",将新鲜粮醅与陈年酒醅层层堆叠。这种时空交错的发酵方式,恰似让酒醅先后经历熔炉锻造与春雨滋润,最终萃取出刚柔并济的滋味。

窖池养成的奥秘

老窖泥是酿酒师最珍视的知己。这些历经数十载光阴的窖壁,早已被微生物群落浸染成深褐色的生命体。每当新醅入窖,窖泥便如慈母般释放出己酸菌、丁酸菌等数百种微生物,用代谢产物为酒液注入陈香。匠人们定期用黄浆水"养窖",如同为老友调理身体,让窖池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育力。这些沉默的泥窖,实则是孕育兼香风味的***。

兼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蒸馏摘酒的匠心

当蒸汽裹挟着酒香爬上云盘,摘酒师的指尖开始跳起古老的量裁之舞。初段酒如晨露般清冽却暴烈,需用陶坛驯服其野性;中段酒似山泉甘美圆润,是勾调的核心精华;尾段酒带着粮谷余韵,为酒体增添厚度。不同于单一香型的截取标准,兼香型要求分段摘取的酒液必须同时具备浓香的绵甜与酱香的醇厚,这种近乎苛刻的取舍之道,恰是成就其"前浓后酱"神韵的关键。

陈酿调和的艺术

封坛陈酿是美酒的。陶坛微孔如呼吸般吞吐空气,让酒液在时光中褪去火气。调酒师穿梭在年份各异的酒海间,时而取五年陈酒增添厚重,时而舀新酒注入活力,甚至调入特殊工艺的调味酒点睛。这种"三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复杂工艺,最终在勾调环节完成灵魂的拼图,让不同批次、不同年份的原酒在杯中达成完美和解。

千载匠心酿中和,杯中自有天地阔

兼香型白酒的酿造,是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共同书写的传奇。从粮谷配比到多曲共酵,从分段发酵到陈酿调和,每个环节都暗含阴阳平衡的东方哲学。它既坚守着"天人共酿"的传统精髓,又在工艺创新中开辟出新境。当我们举杯品味这兼容并蓄的琼浆时,饮下的不仅是五谷精华,更是中华酿酒文明中"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这份穿越时空的匠心,正以杯酒映照天地,续写着千年酒香的当代诗篇。

兼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