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浓香酒和酱香酒的工艺

浓香型酱香型是中国白酒的两大主流香型,其工艺差异显著,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味特点。以下是两者的工艺对比及核心要点:

一、浓香型白酒(代表:五粮液、泸州老窖)

1. 原料

浓香酒和酱香酒的工艺-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高粱为主,可配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如五粮液采用五种粮食)。
  • 粉碎后使用,颗粒较细,便于发酵
  • 2. 发酵容器

  • 泥窖:窖池内壁覆盖窖泥(含微生物的黏土),窖龄越老,风味越浓郁。
  • 3. 工艺核心

  • 混蒸混烧:原料和酒醅混合蒸煮,同时蒸馏取酒,提升粮食香气。
  • 续糟发酵:每次蒸馏后保留1/4酒醅(母糟),与新粮混合循环使用,维持微生物活性。
  • 4. 发酵周期

    浓香酒和酱香酒的工艺-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约60天,出酒率高,生产周期短。
  • 5. 风味特点

  • 窖香突出,带有粮香、花果香,口感甜润爽净。
  • 二、酱香型白酒(代表:茅台、郎酒)

    1. 原料

  • 仅用红缨子糯高粱(颗粒小、皮厚,耐高温蒸煮)。
  • 整粒高粱经“润粮”后使用,保留完整结构。
  • 2. 发酵容器

    浓香酒和酱香酒的工艺-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石窖:条石砌成,避免泥土味,依赖环境微生物。
  • 3. 工艺核心

  • “12987”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 高温工艺:制曲温度达65℃(生成酱香前体物质),堆积发酵温度50℃以上。
  • 三高三长:高温制曲、堆积、馏酒;发酵周期长、储存时间长(3年以上基酒)。
  • 4. 发酵周期

  • 单轮发酵约30天,但整体生产周期长达5年(含储存),出酒率低。
  • 5. 风味特点

  • 酱香、焦糊香、花果香复合,口感醇厚,空杯留香持久。
  • 三、关键差异总结

    | 维度 | 浓香型 | 酱香型 |

    |-|--|--|

    | 发酵容器 | 泥窖(窖泥微生物) | 石窖(环境微生物) |

    | 工艺复杂度 | 中等(混蒸续糟) | 极高(12987循环工艺) |

    | 生产周期 | 3-6个月(含储存) | 5年以上(含长期储存) |

    | 典型风味 | 窖香、粮香、甜润 | 酱香、焦香、醇厚 |

    | 成本与产量 | 出酒率高,性价比突出 | 出酒率低,稀缺性强 |

    四、工艺背后的科学逻辑

  • 浓香型:依赖窖泥中己酸菌等微生物代谢,生成己酸乙酯(主体香),泥窖的持续使用形成稳定微生态。
  • 酱香型:高温制曲促进美拉德反应,生成呋喃类、吡嗪类化合物(焦香来源);多轮次发酵提取不同阶段风味物质,形成层次感。
  • 五、延伸思考

  • 为何酱香酒成本更高?
  • 原料利用率低(仅20%)、储存损耗大(挥发约5%/年)、长周期占用资金。

  • 市场趋势:酱香酒因稀缺性和健康概念受追捧,但浓香型凭借稳定品质和适口性仍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 两种工艺各具特色,浓香型以“窖香”取胜,酱香型以“复杂工艺”构建稀缺价值,消费者可根据风味偏好和消费场景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