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消毒酒精(通常为75%浓度的乙醇)不推荐用于退烧。虽然过去有人使用酒精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但现代医学指南已明确反对这种做法,主要原因如下:
为什么不建议用酒精退烧?
1. 皮肤吸收风险
酒精可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尤其是儿童或皮肤破损者,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引发头晕、呕吐甚至昏迷。
2. ***性和不良反应
酒精挥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可能引起寒战、毛孔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高浓度酒精还可能***皮肤,引发过敏或干燥。
3. 有效性存疑
酒精挥发虽能短暂降低体表温度,但无法解决发烧的根本原因(如感染),且降温效果不如温水擦浴持久。
更安全的退烧方法
1. 药物降温
按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注意剂量和用药间隔。
2. 物理降温
3. 及时就医
若持续高烧(成人>39.5℃,儿童>38.5℃)、精神萎靡或伴有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医用酒精的用途应限于消毒,而非退烧。选择科学、安全的退烧方式更能保护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