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中国古法酿酒的原理有哪些

中国古法酿酒的原理基于微生物发酵和传统工艺的结合,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自然规律。以下是其核心原理及技术要点:

一、原料处理与糖化

1. 谷物选择与处理

中国古法酿酒的原理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糯米、高粱、小麦等富含淀粉的谷物为主,通过蒸煮或浸泡使淀粉糊化,便于后续糖化。

2. 糖化作用

淀粉在酶(如α-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可发酵糖。古法通过自然发酵或添加酒曲中的微生物(如根霉、曲霉)完成这一过程。

中国古法酿酒的原理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酒曲的运用

1. 酒曲的本质

酒曲是含有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发酵剂,兼具糖化和发酵双重功能,是中国酿酒的核心技术。

2. 酒曲类型

中国古法酿酒的原理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大曲:以小麦、大麦为原料,用于白酒(如茅台、汾酒),发酵周期长,风味复杂。
  • 小曲: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用于黄酒、米酒,发酵温度较低。
  • 红曲:含红曲霉,用于福建红曲酒,兼具降血脂功能。
  • 三、固态发酵工艺

    1. 发酵环境

    谷物与酒曲混合后呈固态堆积,形成多孔结构,利于微生物生长和氧气交换,同时保留自然香气。

    2. 多菌种协同作用

    酒曲中的霉菌(如根霉)分解淀粉为糖,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乳酸菌等产生有机酸和酯类,形成独特风味。

    四、蒸馏与提纯(以白酒为例)

    1. 蒸馏技术

    利用木甑或陶甑加热发酵后的酒醅,酒精(沸点78.5℃)与水分、香味物质蒸发后冷凝,提高酒精度(通常50-65%vol)。

    2. 分段取酒

    “头酒”含甲醇较多被舍弃,“中段酒”品质最佳,“尾酒”杂醇多,用于调配或再次发酵。

    五、陈酿与老熟

    1. 陶坛贮存

    酒液在陶坛中缓慢氧化,酯类物质生成,酒体醇厚,辛辣感降低。如黄酒“越陈越香”,茅台需窖藏5年以上。

    2. 自然催化

    温度变化促使酒中成分缔合,香气更协调。部分酒类(如绍兴黄酒)加入焦糖色或药材进一步优化风味。

    六、地域与环境的影响

    1. 气候适应性

  • 北方干燥气候适合大曲酒(如汾酒),微生物群落稳定。
  • 南方湿润环境利于小曲酒(如桂林三花酒)的低温发酵。
  • 2. 水源选择

    优质泉水或河水(如赤水河之于茅台)含矿物质,影响微生物代谢和酒体口感。

    七、传统工具的辅助

  • 陶器与木器:陶缸透气性好,木甑避免金属异味,均有助于保留自然风味。
  • 地窖发酵:恒温恒湿环境稳定微生物活性,如四川浓香型白酒的地窖泥含百年老菌。
  • 科学本质总结

    古法酿酒的原理本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淀粉转化为酒精,并利用自然条件调控发酵过程。其复杂风味源于多菌种共生、固态发酵的微生态环境,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协同作用。这种工艺虽效率低于现代工业酿酒,但保留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文化遗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