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体验酿酒工艺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站在飘散着淡淡酒香的古法酿酒坊里,我望着竹匾上微微颤动的酒曲,突然想起《齐民要术》中"作酒醪法"的记载。这场社会实践带给我的不仅是酿酒的技艺,更像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当手指触碰到温热的酒糟时,我忽然意识到,每一滴琼浆玉液里凝结的,都是时间与匠心的双重淬炼。

一、初识酿艺:在传统技艺中触摸文明温度

第一次踏入传统酿酒工坊,木质酒甑升腾的水雾裹挟着糯香扑面而来。老师傅布满老茧的手轻轻翻开酒窖的竹帘,沉睡多年的酒坛在微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他用长柄木勺舀起醪糟时,手腕转动的弧度与墙上明代酿酒图中的动作如出一辙。当我们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青石磨盘,才发现看似简单的推磨动作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米浆的浓稠度更决定着后续发酵的成败。

体验酿酒工艺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调配酒曲的环节,师傅展示了祖传的"观天制曲"绝技。他根据当日的温度和湿度,将辣蓼草、桂叶等十余种药材按特定比例混合。这些传承了七代的配方本上,蝇头小楷记录着不同节气对应的原料配比,字里行间流淌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二、匠心淬炼:在重复劳作中体悟匠人精神

发酵间的温度需要昼夜监控,这个看似单调的工作让我深刻理解了何为"工匠精神"。凌晨三点的值班时段,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酒缸上,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34.5℃处微微颤动。按照工艺要求,我必须立即打开通风窗调节温度。这种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把控,正是传统工艺的精髓所在。

第七天开缸时,原本雪白的糯米已化作琥珀色的酒液。当我们为发酵程度争论时,老师傅轻蘸酒液在掌心揉捻:"好酒的黏稠要像丝绸滑过指尖,回甘要像山泉漫过舌根。"这种将抽象感受转化为具象标准的技艺,让我想起《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哲学。

体验酿酒工艺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文化觉醒:在酒香中照见文明传承

整理工坊档案时,一张泛黄的"禁酒令"让我陷入沉思。抗战时期,酒坊主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酿酒器具,将秘方写在粗布上缝进棉袄。这种文化守护的执着,与当今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形成时空呼应。我们小组设计的"酒文化体验课程",正是要让现代人通过亲手制曲、拌料,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

在最终的品鉴会上,当国际留学生惊叹于中国黄酒的醇厚时,我忽然懂得:这坛中酝酿的不仅是谷物精华,更是中华文明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耐心,对完美的追求。就像酒坊门前那副斑驳的对联所写:"曲米春生金缕色,瓮头香泛玉壶光"。

社会实践结束时,我封存了一小坛亲手酿造的酒。师傅说这酒需要在地窖静候三年才能启封。这让我想起古籍中"酒以陈为美,人以德为贵"的箴言。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传统酿酒工艺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正在失落的匠心与定力。当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在酒香中交融,或许我们能酿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佳酿。

体验酿酒工艺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