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衡量白酒好坏的标准

一、国家标准与生产工艺

1. 执行标准体系

  • 固态法白酒(纯粮酒):执行GB/T 10781系列标准,如浓香型(GB/T 10781.1)、酱香型(GB/T 10781.4-2024)、清香型等,强调原料为纯粮食(如高粱、小麦)。
  • 液态法白酒(酒精勾兑酒):标准GB/T 20821,允许使用食用酒精和香精调味。
  • 地理标志产品:如茅台(GB/T 18356)、五粮液(GB/T 22211)等,对产地、原料、工艺有严格限定。
  • 2. 生产工艺要求

    衡量白酒好坏的标准-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固态法需传统窖池发酵(如泥窖对浓香型至关重要),液态法则为液态糖化发酵,固液法结合两者。
  • 二、感官指标

    1. 外观

  • 优质酒体应无色透明或微黄(如陈年酱酒),无悬浮物或沉淀物,摇晃后挂杯明显(反映酒体粘稠度)。
  • 2. 香气

  • 香气需层次丰富且协调,如浓香型以窖香为主,酱香型突出酱香与焦香。劣质酒可能有刺鼻酒精味或杂味。
  • 3. 口感与回味

    衡量白酒好坏的标准-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入口应绵柔醇厚(如浓香型绵甜,酱香型细腻),酸、甜、苦、辣等味觉平衡,咽后回甘持久,余香悠长。
  • 三、理化指标

    1. 酒精度与酸酯平衡

  • 酒精度需符合标签标识,不同香型要求不同(如浓香型分高度≥40%vol和低度<40%vol)。
  • 总酸、总酯含量反映风味稳定性,新标准(如GB/T 10781.1-2021)按贮存时间调整指标,解决酸酯可逆反应问题。
  • 2. 安全指标

  • 甲醇、、重金属(铅、砷等)含量需符合GB 2757等食品安全标准,甲醇***≤0.6g/L。
  • 四、专业品鉴方法

    1. 观、闻、尝、评四步法

  • 观色:观察透明度与挂杯;
  • 闻香:分前、中、后段嗅闻,辨别主体香与杂味;
  • 尝味:小口含漱,感受酒体饱满度与层次;
  • 评格:综合判断风格是否典型。
  • 2. 辅助鉴别技巧

  • 酒花测试:优质酒酒花细密如“小米粒”,消散慢;
  • 空杯留香:好酒空杯放置10分钟后仍有余香;
  • 搓手验香:搓酒后掌心留存粮香而非刺鼻酒精味。
  • 五、消费者选购建议

    1. 标签识别

  • 配料表应仅有粮食与水,执行标准为GB/T 10781系列更优,避免勾兑酒(GB/T 20821/20822)。
  • 2. 价格与品牌参考

  • 固态法白酒成本较高,百元以下多为口粮酒,高端酒需结合品牌历史与认证(如绿色食品标志NY/T 432)。
  • 3. 饮用体验

  • 优质酒饮后不上头,次日无头痛等不适,且口感随温度变化稳定。
  • 白酒品质需多维评价:国家标准确保基础质量,感官体验决定风味层次,理化指标保障安全与稳定性。消费者可通过标签、外观、香气及饮用后的舒适度快速判断,而专业品鉴则需系统训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