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问题
霉变粮食:使用发霉或变质的谷物(如高粱、小麦等)作为原料时,霉菌代谢可能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辅料污染:酿酒过程中使用的辅料(如稻壳)若未经充分蒸煮或清洁,可能残留农药或霉变物,间接导致甲醛生成。2. 发酵过程异常
微生物代谢:白酒发酵依赖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pH值异常),某些杂菌(如某些霉菌或细菌)可能过度繁殖,代谢产生甲醛。工艺缺陷:传统固态发酵法中,若窖池管理不善(如密封不严、卫生条件差),可能引发有害微生物滋生,增加甲醛生成风险。3. 蒸馏工艺不当
掐头去尾不彻底:白酒蒸馏过程中,初馏出的“酒头”和末段的“酒尾”中甲醇、甲醛等杂质含量较高。若未严格去除这些部分,可能导致成品酒甲醛残留超标。温度控制失误:蒸馏时温度过高可能促使原料中的果胶质分解生成甲醛。4. 非法添加或勾兑
违规使用添加剂:个别小作坊为提升酒体清澈度或口感,可能非法添加含甲醛的化学物质(如工业酒精勾兑)。基酒污染:低价采购劣质基酒勾调时,若基酒本身甲醛超标,会导致成品酒不合格。5. 储存容器问题
劣质容器溶出:使用非食品级容器(如含甲醛树脂的塑料桶)长期储存白酒,可能导致甲醛溶出。6. 监管与标准执行不严
企业质量控制缺失:部分小型酒厂缺乏检测能力,或为降低成本忽视质量管控,导致甲醛超标产品流入市场。甲醛的危害
甲醛是强致癌物,摄入过量会损伤肝脏、神经系统,甚至引发急性中毒。
如何避免风险?
选择正规品牌: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GB/T 10781等)的产品。注意储存方式:避免用塑料容器长期存酒,优先选择玻璃或陶瓷容器。饮用适量:即使符合国标,过量饮酒仍有害健康。若发现酒体有刺鼻气味或饮用后不适,应立即停止饮用并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