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酒精,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可能引发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慢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器官损伤,如肝硬化、脑神经病变等。2. 中毒的机制
酒精(乙醇)通过肝脏代谢为乙醛(毒性物质),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过量饮酒时,肝脏无法及时处理,乙醛和乙醇在体内蓄积,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致死剂量:成人血液酒精浓度(BAC)超过0.4%时(约一次性饮用纯酒精250-500mL),可能致命。3. 危险因素
个体差异:体重轻、女性(代谢较慢)、肝功能较弱者风险更高。饮酒速度:短时间内“豪饮”(如拼酒)更易中毒。空腹饮酒:加速酒精吸收,血液浓度迅速升高。混合饮用:不同酒类或搭配碳酸饮料可能加快吸收。4. 典型症状
轻度: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呕吐。重度:昏迷、体温过低、呼吸缓慢(<8次/分钟)、皮肤发绀(缺氧)。需立即送医的情况:抽搐、无法唤醒、呼吸异常。5. 预防建议
控制饮酒量:参照标准,男性每日≤40g酒精(约2瓶啤酒),女性≤20g。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食用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不混饮:避免同时喝不同酒类或碳酸饮料。特殊人群禁酒:孕妇、肝病患者、服用镇静药物者。6. 紧急处理
若有人严重醉酒:侧卧防呕吐窒息,保暖并密切观察呼吸。切勿用咖啡、冷水浴等方式“解酒”,这些方法无效且可能加重风险。总结:适量饮酒是关键。根据《柳叶刀》研究,最安全的酒精摄入量为零,任何量均存在健康风险。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