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掉

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警报”,让整个行业直面生产流程的隐形漏洞。从2012年的酒鬼酒事件到近年多起召回案例,塑化剂污染的根源往往藏在生产线的塑料管道、瓶盖或储运容器中。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源头管控、技术干预、标准完善等多维度发力,让白酒从“带毒”走向“纯净”。

一、源头管控:斩断迁移路径

白酒中的塑化剂并非人为添加,而是生产过程中塑料制品与酒精长期接触的产物。就像酒鬼酒事件中排查发现,包装线的塑料瓶塞和塑胶导管是罪魁祸首。企业需全面升级设备,用不锈钢替代塑料管道、用陶瓷容器取代塑料酒缸,如同给生产线做一场“换血手术”。例如茅台等大型酒企已逐步淘汰塑料接酒桶,使用食品级不锈钢设备,从物理层面隔绝塑化剂溶出风险。

白酒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掉-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技术去除:精准净化酒体

当塑化剂已渗入酒体,需借助专业设备“洗白”。成都达能科技研发的塑化剂处理机通过分子筛吸附技术,去除率高达359%,处理后酒体经检测仍保持原有风味。这种技术如同为白酒安装“净化滤芯”,但需配合严格的前后检测验证。聚光科技推出的Mars-6100气质联用仪可检测16种塑化剂成分,检出限低至0.01mg/kg,成为把控处理效果的“火眼金睛”。

三、检测体系:筑牢三道防线

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检测网络是防控关键。第一道防线在企业自检,配备快速检测试剂盒实现生产环节实时监控;第二道防线在第三方机构抽检,如上海天祥采用GC-MS联用技术确保数据权威;第三道防线在风险监测,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全国性排查建立塑化剂数据库,动态调整监管重点。三管齐下,让超标酒无所遁形。

四、行业规范:重塑生产准则

中国酒业协会已推动《白酒工业术语》修订,明确禁止使用含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并将DBP***写入行业标准。企业需建立“从高粱到瓶口”的全流程追溯系统,例如洋河股份引入区块链技术记录每批酒的接触材料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可精准定位污染环节。行业协会更应定期发布风险提示,将过往案例转化为行业警示教材。

白酒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掉-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消费引导:科学认知风险

塑化剂超标≠即刻中毒。专家测算,60公斤成人每天饮用1斤DBP含量1.08mg/kg的白酒,仍低于欧盟安全阈值。消费者可通过查看质检报告、选择玻璃瓶装酒、避免长期储存塑料包装酒等方式降低风险。媒体需摒弃“致癌恐慌”式报道,普及“剂量决定毒性”的科学观念,让公众既重视食品安全又不陷入过度焦虑。

这场与塑化剂的较量,本质是食品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的博弈。通过设备升级、技术排毒、标准迭代的三重变革,白酒行业正逐步摆脱塑化剂阴影。但根治之道在于构建“预防-处理-监督”的闭环体系:让不锈钢管道流淌出更纯净的酒液,让精密仪器守护每滴酒的品质,让透明信息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正如酒鬼酒在事件后全面改造包装线所展现的——只有将安全生产视为生命线,千年酒文化才能真正历久弥香。

白酒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掉-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