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图

中国酿酒工艺发展史图

1. 远古时期(约9000年前—公元前1600年)

  • 自然发酵阶段
  • 考古证据:河南贾湖遗址(约9000年前)发现最早酒类残留(米酒、果酒)。
  • 特点:野生酵母自然发酵,以水果、蜂蜜、谷物为原料。
  • 2. 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

  • 人工制曲的起源
  • 商代:发明“曲蘖”(发霉谷物与发芽谷物结合),《尚书》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 周代:设立专职酒官(“酒正”),《礼记》记载制酒规范。
  • 酒类:醴(甜酒)、鬯(香草酒,用于祭祀)。
  • 3.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技术革新
  • 汉代:曲种多样化(饼曲、块曲),《说文解字》中“曲”字分化。
  • 蒸馏技术雏形:东汉青铜蒸馏器(可能用于提取药酒,非主流酿酒)。
  • 酒类:压榨酒(如米酒、黍酒)。
  • 4.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 制曲工艺成熟
  • 《齐民要术》(贾思勰)系统记载12种制曲法及酿酒流程。
  • 酒曲分类:大曲(糖化与发酵并行)、小曲(南方米酒为主)。
  • 5. 唐宋(618年—1279年)

  • 酿酒业繁荣
  • 唐代:酒税成为国家财政来源,出现“烧酒”一词(可能指蒸馏酒)。
  • 宋代:《北山酒经》(朱肱)详述制曲与发酵技术,红曲用于酿酒。
  • 酒类:黄酒(绍兴酒前身)、果酒(葡萄酒)、药酒。
  • 6. 元明清(1271年—1912年)

  • 蒸馏酒(白酒)普及
  • 元代:蒸馏技术成熟,引入***“阿剌吉”法,生产高度白酒。
  • 明代:《天工开物》(宋应星)记载固态发酵工艺。
  • 清代:地域性名酒形成(汾酒、茅台、泸州老窖),分香型(酱香、浓香等)。
  • 7. 近现代(1912年至今)

  • 工业化与标准化
  • 民国:引入西方酿酒技术,啤酒、葡萄酒厂兴起。
  • 1950年代后:白酒工艺科学化(窖池微生物研究),确立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西凤)。
  • 当代:非遗保护(传统酿造技艺)、创新酒类(精酿啤酒、果酒复兴)。
  • 技术演进关键节点

  • 曲蘖→曲→大曲/小曲:从自然发酵到人工控菌。
  • 压榨酒→蒸馏酒:酒精度提升,工艺复杂化。
  • 固态发酵法:中国特色白酒的核心工艺。
  • 文化与社会影响

  • 祭祀(商周)→ 文人雅士(唐宋诗酒文化)→ 民俗(节庆饮酒)。
  • 酒器演变: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器。
  • 此框架可转化为时间轴图表,标注各时期技术突破、代表酒类及文献,辅以考古实物或文献插图,直观展现中国酿酒工艺的千年传承与创新。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图-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