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行业价格管控

白酒行业的价格管控是近年来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涉及高端白酒品牌的价格稳定、渠道管理及市场秩序维护。以下是针对白酒行业价格管控的核心要点分析:

一、价格管控的背景与动因

1. 市场供需失衡

白酒行业价格管控-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等)具有稀缺性,市场需求长期大于供给,导致终端价格被炒作,经销商囤货、加价销售现象普遍。

2. 维护消费者权益

部分经销商通过捆绑销售、虚标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需通过管控稳定价格预期。

白酒行业价格管控-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品牌价值保护

过度涨价或价格混乱可能损害品牌高端形象,企业需通过控价保持市场定位。

4. 政策监管要求

白酒行业价格管控-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多次强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行业价格垄断行为。

二、价格管控的主要措施

1. 政策层面

  • 反垄断监管:打击经销商串通涨价、区域垄断等行为(例如2017年茅台因限定经销商最低售价被罚2.47亿元)。
  • 价格指导:行业协会发布“价格红线”,如中国酒业协会呼吁企业理性定价。
  • 税收调节:通过消费税改革间接影响终端价格(如从量税、从价税调整)。
  • 2. 企业层面

  • 直接控价:企业设定终端建议零售价,严惩违规经销商(如茅台要求1499元/瓶的飞天茅台零售价)。
  • 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直营店、电商平台(如i茅台APP)直接触达消费者。
  • 数字化溯源:利用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追踪产品流向,打击窜货和囤积居奇。
  • 动态放量:通过加大市场投放量平抑价格波动(如节前增加供应)。
  • 3. 市场层面

  • 消费者教育:引导理性消费,弱化投资炒作属性。
  • 二手市场监管:限制电商平台、二手交易中的高价倒卖行为。
  • 三、价格管控的挑战

    1. 市场规律与行政干预的矛盾

    高端白酒具有强品牌溢价和投资属性,单纯限价可能导致“有价无市”或催生灰色市场(如黄牛加价倒卖)。

    2. 经销商利益冲突

    控价压缩经销商利润空间,可能引发渠道抵触或转向其他品牌。

    3. 区域差异性问题

    不同地区消费水平、渠道成本差异大,统一定价难以适应所有市场。

    四、典型案例分析

  • 茅台“稳价策略”:通过扩大直销比例(2023年直销收入占比超40%)、推出平价系列酒(如茅台1935)分流需求,同时严惩违规经销商(取消数百家资格)。
  • 五粮液“配额制”:根据经销商历史销售数据动态分配货源,防止囤货。
  • 五、未来趋势

    1. 数字化管控深化

    企业将更多依赖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渠道管理。

    2. 产品结构优化

    通过子品牌(如茅台生肖酒、泸州老窖高光系列)覆盖不同价格带,减少主品牌控价压力。

    3. 市场监管常态化

    反垄断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打击哄抬价格、虚假宣传等行为。

    总结

    白酒行业价格管控本质是平衡品牌高端化与市场可及性的矛盾。短期需依赖政策引导和企业自律,长期则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如提升产能、优化产品结构)解决根本问题。对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市场监管的透明化将是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