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假酒量刑标准2023最新规定

根据2023年最新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假酒案件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涉及罪名包括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具体规定如下:

一、量刑标准的核心依据:销售金额

假酒案件主要适用《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量刑以销售金额为核心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假酒量刑标准2023最新规定-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销售金额5万-20万元:处2年以下***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2倍罚金。

2. 销售金额20万-50万元:处2年以上7年以下***,并处销售金额50%-2倍罚金。

3. 销售金额50万-200万元:处7年以上***,并处50%-2倍罚金。

假酒量刑标准2023最新规定-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处15年***或***,并处50%-2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特殊情况:若假酒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如工业酒精),可能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高可***。

二、量刑情节的调节

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在确定基准刑后,会结合以下情节调节刑罚幅度:

假酒量刑标准2023最新规定-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从宽情节

  • 自首:减少基准刑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
  • 坦白:减少基准刑20%以下;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重罪可减30%以下。
  • 立功:一般立功减20%以下,重大立功减20%-50%或免除处罚。
  • 退赃退赔:减少基准刑30%以下(等严重犯罪从严)。
  • 认罪认罚:最高减基准刑6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
  • 2. 从严情节

  • 累犯:增加基准刑10%-40%,一般不少于3个月。
  • 主犯或组织者:根据作用加重刑罚。
  • 三、立案标准

    假酒案件的刑事立案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销售金额≥5万元;
  • 未销售但货值金额≥15万元;
  • 已销售金额×3倍+未销售金额≥15万元。
  • 2.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即构成犯罪,无论金额大小。
  • 四、特殊情形处理

    1. 不知情销售假酒

  • 若能证明无主观故意(如提供合法进货渠道证明),不构成犯罪。
  • 若无法举证,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
  • 2. 假冒注册商标与伪劣产品竞合

  • 若假酒质量合格但假冒商标,可能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3年以下或3-7年***。
  • 若假酒同时质量不合格,择一重罪处罚。
  • 五、司法实践案例参考

  • 案例1:销售金额8.17万元假酒,判处***7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 案例2:销售金额37万元假酒,主犯获刑3年,罚金按销售金额比例计算。
  • 假酒案件的量刑需综合考虑销售金额危害后果量刑情节,同时需区分是否涉及食品安全商标侵权。司法实践中,***对涉及民生的假酒犯罪从严打击,尤其是掺入有毒物质的案件。建议涉案人员及时退赃、认罪认罚以争取从宽处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